無論任何季節,當你走進孟州桑坡村,都能聞到空氣中不時飄過的羊膻味,見到工廠里成垛的羊皮、成排的雪地靴。桑坡村是“兩頭在外”,一頭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進口羊皮,一頭把成品出口到俄羅斯、日本等國。
2020“外貿精品惠購中原”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一批河南外貿加工型企業閃亮登場,其中就有給國際頂端奢侈品牌提供皮料的孟州企業,也有給雅詩蘭黛、蘭蔻等做代加工的化妝品企業。每一個商家都在用實力、用產品,向消費者傳遞一個信息:我們本身就生產國際大牌,也有優質技術和產品,而且價格低得多。這些企業長期做代加工生意,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面臨海外訂單減少、物流成本增加等棘手問題。但再大的危機中也孕育著新機,它們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紛紛推開大門,走向前臺,找尋新機。
雖說我省擁有1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但是,出口轉內銷并不簡單意味著把目標市場轉向國內省內,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至少有三大難點:一是市場環境不同,拓展銷售渠道難、形成品牌效應難、業務轉型升級難;二是生產模式不同,外貿出口主要是訂單式銷售,轉向內銷后相當于整單變零售,供貨商變銷售商;三是可能受到知識產權影響,一些外貿產品的設計、技術、款式屬于國外客戶,在國內銷售需要取得許可授權。
橫在外貿企業面前的難題,還得在政策支持、機制轉換、平臺賦能等方面加把勁去克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持續發力,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等措施,政策組合拳將產生積極的拉動作用。以我省為例,“外貿精品惠購中原”活動亮點紛呈,加強與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合作,開辟精品外貿商品專區,邀請名牌名品外貿企業組團入駐,推動內銷規模化、品牌化,都是提振豫企出口轉內銷信心的亮點。
對企業來說,轉內銷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產業鏈升級等市場主體的主動作為,指向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個拐點。這個“點”即質變、飛躍、轉折,比如河南舒萊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受全球疫情影響,外貿訂單大幅下滑,卻在淘寶C2M(消費者反向定制)模式指引下及時調整生產線,研發出首款國產清涼口罩,一小時在淘寶直播賣出7000萬只。無論外銷內銷,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產品才能暢銷天下。企業把從事外貿積累下來的生產和管理經驗,轉化為向內銷轉型的有力支撐,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好兩種資源,出口轉內銷這篇文章,一定能書寫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