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11”,中國迎來一年一度的全民購物活動,很多人希望趁著這一天大促,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雙11”具有特殊意義,成為消費者、電商平臺、品牌方、實體店等各行各業積極參與的交易“嘉年華”。
“雙十一”開局銷售額創新高
11月11日0時剛過,中國各大電商平臺就接到了大量線上訂單,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以及抖音等內容平臺支持的電商業務部門,在購物活動開啟后幾分鐘內就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這一現象被外媒視為展現中國疫情過后經濟和消費復蘇狀況的晴雨表。
據天貓數據顯示,11月11日0時至0時30分,天貓實時成交額突破3723億元,一舉超過去年全天的2684億元人民幣,再次刷新紀錄。京東則宣布前9分鐘“雙11”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00億,創造了新消費的又一個里程碑。
菜鳥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正使用3000多架包機和長途貨船運送貨物,該公司還將使用1萬多個移動儲物柜,讓客戶在無人接觸的情況下取到包裹。
外媒:“雙11”可視為中國消費者消費意愿走強的標志
路透社報道稱,自2009年開始,中國“雙11”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銷售活動。中國新冠疫情的緩解推動了經濟復蘇,中國“雙11”大型購物活動更將極大地推動消費復蘇,使各電商平臺銷售額大幅增長。今年的“雙11”購物節可被視為中國消費者消費意愿走強的標志。
福布斯網站報道稱,中國經濟已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目前正在正常運行。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消息,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9%,高于第一、二季度。同時,電商銷售和消費者行為方面頻傳好消息。更重要的是,中國“雙11”購物活動還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助力。由于中國市場消費需求旺盛,很多海外品牌借力中國市場迎來轉機,全球供應鏈“動”了起來。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今年中國“雙11”對于消費者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都有特殊意義。分析人士認為,受疫情抑制的購物需求必然會打破新的交易紀錄。同時,“抓住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為很多海外品牌的共識,他們紛紛全力備戰、不惜出動各種運力跨境調貨,在11月11日當天,給消費者帶來優惠。
《南華早報》網站報道稱,新冠疫情促使網上購物群體擴大,尤其在今年“直播帶貨”的推動下,網購已經成為國內消費的驅動器。
美國《廣告周刊》報道稱,中國“雙11”購物活動標志著中國社會生活基本恢復正常,“雙11”到來,各大品牌紛紛在這個全球最大的購物節上加倍下注。
電商直播成為各大品牌營銷標配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隨著“直播帶貨”越來越成為網上購物營銷的核心方式,直播主播在激起消費者購物興趣,促進銷售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投資咨詢公司艾睿鉑在9月30日至10月6日期間對2029名中國消費者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通過電商直播購買過產品。一些看到電商直播價值的美國品牌在今年“雙11”購物活動上首次亮相,通過直播方式來推銷他們的商品。
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密歇根州的清潔產品生產公司去年參加過“雙11”購物活動,今年,這家公司在中國網購平臺上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直播。這家公司亞洲區主管馬科斯·比斯爾表示,通過直播,銷售額提升非常顯著。
“非常驚人,”比斯爾說,“中國已經找到了將社交媒體更快變現的方法,與其他國家的社交媒體相比,中國無疑處于領先地位。”
國產品牌越來越受中國消費者青睞
在品牌的選擇上,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國產品牌。艾睿鉑投資咨詢公司針對2029名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6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將在“雙11”這天購買國產商品。這一比例較去年有較大增長。
天貓進出口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天貓多了很多優質國產品牌,包括食品、美容產品、醫療保健品等,這些新品牌抓住了電商直播的機遇,吸引了大批中國消費者的注意。
科爾賽特研究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博拉·溫斯維格表示,在中國,消費者在購物之前愿意聽從各行業領域專業人士的建議,例如,通過電商直播,農民也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物,消費者更愿意在直播平臺上從農民那里購買天然農作物及食品等。
溫斯維格還表示,中國消費者對于科技創新的接受速度比西方要快得多,科技改變生活,這是對中國人生活方式轉變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