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三夏生產重要節點,全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夏收夏種作業。據氣象部門分析,今年我市6月份平均降雨在70~80毫米,較常年(85.5毫米)偏少一到兩成。
面對嚴峻形勢,記者日前采訪發現,目前農戶正利用機械化收割機以及烘干設備全力搶收小麥,確保顆粒歸倉。同時,我市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加強農情日調度,及時掌握全市播種進度和旱情情況,并成立農業防汛抗旱領導小組和市級專家指導組,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應急預案,分作物、分專業領域做好專家指導服務工作,為今年秋糧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全面開啟機械化收割模式夏收夏種實現“一條龍”作業
6月的濟南是熾熱的,濟陽區仁風鎮李八村的田間地頭,金色的麥浪上下翻滾,沉甸甸的麥穗顆粒飽滿,一片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
李八村的小麥已全面進入收獲期,預計將在6月中旬開啟機械化收割模式。“今年麥子的收割期應該在10天左右,預計產量65萬斤,能比去年增收五六萬斤。”村黨支部書記康凱說。
記者了解到,該村農機合作社配備的23臺農機設備,真正實現了“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待麥子收割結束后,可直接存入2000萬斤儲量的糧倉內,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麥子不像稻子可以一年兩季,就是一年一熟,秋天播種來年夏天收獲。但由于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不同,小麥在收割的時間上也會有一些差異。”李八村村民介紹。像濟南西面的長清區,小麥已經開鐮收割,而黃河北面的濟陽,麥子完全成熟還需要至少一周左右的時間。
6月11日,在章丘區刁鎮街道北芽村麥田,凱斯4099小麥聯合收割機正穿行于金黃色的麥浪之中,玉米播種機緊隨其后,以確保在小麥秸稈粉碎還田后的第一時間將玉米種深耕到土地中。
為保障糧食作物品質,章丘區刁鎮街道中發農業有限公司立足自身設備優勢,在小麥收獲當天播種玉米,實現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玉米機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條龍”作業,“夏季天氣變化復雜,科學搶收小麥,努力提高土地墑情不僅可以保障糧食質量,更有利于滿足玉米苗期生長。”章丘區刁鎮街道中發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菅祥一邊指揮收割機搶收小麥,一邊向記者說道。
據了解,該公司建設了小麥日烘干量達500噸的大型糧食烘干塔,調度收割機、播種機等各類機械60余臺,以確保周邊農戶在雨季來臨前將小麥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并對受潮小麥提供烘干服務。
積極開展造墑播種多舉措確保苗全苗壯
據市氣象局分析,今年以來,我市累計降水量平均77.0毫米,比常年同期少37.3%,比去年同期少45.0%。據預測,我市6月平均降雨70~80毫米,較常年(85.5毫米)偏少一至兩成。6月5日對全市實測20厘米深度土壤相對濕度,商河、長清、市區以及章丘、濟陽的部分地塊不足60%,濟陽、章丘局部不足40%,土壤墑情較差;其他地區土壤相對濕度在60%以上,墑情較好。
記者從我市農業農村部門了解到,截至6月9日16時,全市小麥已收獲110.7萬畝,玉米播種55.89萬畝,但相對去年播種和收獲比例來看,播種進度較慢。
下一步,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將針對旱情發展趨勢,強化幫包指導服務,針對不同地塊、不同墑情、不同作物分類指導,對有灌水條件的地塊,發動群眾充分利用各類灌溉設施,采用大水漫灌、噴灌、滴灌等多種灌溉方式,積極造墑播種,確保不誤農時。
對沒有水澆條件、但墑情尚可的,及時適墑播種,并全力跟進出苗地塊的指導服務,對出現旱情的及時督導灌溉,對出現大規模死苗現象的及時補苗、補種,必要時噴施抗旱劑,采取各項措施確保苗全苗壯。
(本報記者 錢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