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熱點新聞 > 頭條 > 正文

    強寒潮在打臉全球變暖嗎?怎樣有效應對寒潮和極寒天氣?

    2021-11-10 15:32:28    來源:四海網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場大范圍強寒潮席卷我國中東部地區,東北地區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風,讓人們感到異常寒冷。

    11月8日18時,中央氣象臺又是“三警齊發”,繼續發布暴雪橙色預警、寒潮藍色預警和海上大風黃色預警!

    與此同時,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會議的議題是: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全球變暖。

    為啥要控制全球變暖?讓冬季溫暖一些難道不好嗎?這樣猛烈的強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臉”全球變暖的判斷。

    一問

    這次寒潮帶來“斷崖式”強降溫和大范圍雨雪,猛烈的強寒潮是不是在“打臉”全球變暖的說法?

    周兵認為,強寒潮與全球變暖看似對立,其實并不矛盾。全球變暖不像簡單的連線題那樣,直接對應著“暖冬”“冷冬”或“某次過程冷不冷”。全球變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氣溫總體呈偏高趨勢,當受氣候事件影響時,個別年份仍會出現冷暖波動,會有強寒潮發生。

    強寒潮是一種較為極端的天氣事件。事實上,正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強度增強。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近年來全球極端冷事件并不罕見。我國冬季極端冷事件時有發生。

    當前,全球變暖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指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三個年份之一;過去五年(2016—2020年)和過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別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十年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十年更熱。

    二問

    為什么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冷事件時有發生,而且強度往往非常強?

    周兵說,在全球持續變暖背景下,我國冬季平均氣溫整體呈增暖趨勢,1961年以來每10年氣溫上升0.41℃,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時有冬季氣溫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災害嚴重。

    全球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冷事件強度在增大。全球變暖改變了全球大氣環流經向度等特征,并通過海—氣、陸—氣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例如,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冬將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范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現常常和冷冬聯系在一起,這是由于中高緯度地區大氣環流經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氣頻繁南下。

    此外,北極增溫也是極寒天氣發生的重要原因。北極地區增溫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變暖的放大器,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在增溫趨勢下,北極渦旋減弱,極渦內的冷空氣分裂南下,會使得相關地區氣溫明顯降低。

    三問

    能不能別再控制全球變暖,讓冬季溫暖一些難道不好嗎?

    周兵說,有人可能會認為,不再嚴格地控制全球溫升,讓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讓大家少受點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現實的。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藍皮書表明,近年來我國極端冷事件次數總體是減少的,但極端冷事件的強度并未減弱。也就是說,伴隨著全球變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勻地升溫,而是像蹺蹺板一樣,要么極端的熱,要么極端的冷。氣候變化還有一個現象,濕者更濕、干者更干、熱者更熱。這與世界氣象組織預言的人類將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相一致。

    近期國內外發生的種種極端天氣,再次向人類敲響警鐘——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給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經濟社會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和風險,是全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

    全球變暖更多是人為因素導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強化碳排放約束以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全球溫升幅度,是極有必要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今年8月發布的《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顯示,氣候系統各圈層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未來氣候將繼續增暖。

    各國應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氣候風險意識,加強防范和應對能力,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這正是現在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主要目的。

    四問

    今年以來我國的平均氣溫仍然在上升嗎,預計今冬會很冷嗎?

    周兵表示,我國是季風性氣候顯著的國家,冬季受東亞冬季風的影響,來自極地或中高緯度的強冷空氣會通過多個路徑影響我國。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結果表明,拉尼娜事件發生的年份,空氣的活躍程度相對要明顯一些。國家氣候中心預計,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地區氣溫總體以偏冷為主。

    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與全球變暖趨勢并不矛盾。今年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復雜,氣候顯著異常。截至10月27日,全國平均氣溫(12.7℃)比年同期偏高1.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貴州、湖南、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寧夏、江西、***、上海、湖北、廣西和安徽這13個省(區、市)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氣候變暖仍是我國及全球氣候變化的主旋律。

    五問

    我們平時常聽到氣候變暖和氣候變化,它們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

    周兵說,人們經常混淆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概念。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的變化。氣候變化有兩個重要的事實支撐,即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

    地質年代的氣候變化總體上是緩慢的,而現代氣候變化是快速的。近百年的現代氣候變化是由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共同造成的,近50年的全球變暖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

    六問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怎樣有效應對寒潮和極寒天氣?

    周兵表示,大范圍極端冷事件容易給生活、生產帶來嚴重影響,需高度重視并加強防范和應對。

    一是要重視極端冷事件的影響。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社會和公眾往往容易忽視極端冷事件的防范和應對。應強化對極端冷事件的應對舉措,完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提高聯合應對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減少不利影響和危害。

    二是要加強致災機理研究,提高預警能力。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全球變暖導致極端災害頻發,強度增強,要加強對冬季極寒事件的跟蹤分析,進一步開展歸因與致災機理研究,提升氣候變化監測預測、影響評估水平,進一步提高災害風險預警能力。

    三是繼續做好冬季低溫天氣影響防范。預計明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繼續防范低溫天氣的不利影響,做好煤電油氣等能源調度和供應保障,做好春運保障工作,加強森林草原和城鄉防火。

    上一篇:美蘭機場舉行二期轉場運營綜合演練 為正式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亚洲成在人线av|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33333在线亚洲|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JLZZJLZZ少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