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系統能否經得起暴雨等極端天氣考驗?怎樣從立法層面有效防治水污染和內澇災害?8月31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廣州市排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待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將正式實施。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條例多個條款強調了內澇防治相關措施,提出廣州應加強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提高排水防澇能力。
應在汛前和汛期加強
隧道涵洞等區域巡查
面對暴雨等極端天氣,如何防治城市內澇?條例規定,要加強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提高排水防澇能力;針對本行政區域內洼地、水網圩區等易澇區域,采取增設排水設施等相應治理措施,完善區域排水系統,開展洪澇綜合治理。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易澇點等重點部位設置積水深度監測和預警信息顯示設施,并將監測和預警信息與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公安等相關部門共享。存在洪澇風險的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管道、電力、電信等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必要的防洪排澇自保措施。
根據條例,公共排水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在汛前和汛期加強對城市廣場、立交橋、隧道、涵洞、低洼地等易澇區域公共排水設施的巡查,及時排除隱患。在暴雨預警信號發布時,落實相關部門的調度要求,開展內澇應急搶險工作。
在汛前和汛期,自用排水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增加對排水設施的檢查、清疏頻次。在暴雨預警信號發布時,開展內澇應急搶險工作,服從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應急、水務等相關部門的指揮調度。發現管道堵塞、污水外溢、設施損壞或者丟失等安全隱患,未即時采取措施,或者造成嚴重影響,未及時向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等行為,最高可被處以罰款10萬元。
條例還提出,應當組織編制公共排水、污水處理、內澇搶險、城鎮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處理處置應急預案。發生安全事故或者突發事件后,公共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采取防護措施、組織搶險搶修。
不規范設置污水管
最高可罰款10萬元
在防治水污染方面,條例也提出多項舉措。
根據條例,排水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繳納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費的收費標準不得低于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成本。
條例明確了雨污分流相關要求。如新建區域應當實行雨水、污水分流。新建建筑物樓頂公共天面應當設置獨立雨水排放系統,陽臺、露臺應當按照住宅設計規范設置污水管,違者最高可處以罰款10萬元。
在污水預處理設施要求方面,條例明確,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行業以及經營機動車清洗和修理、畜禽養殖、垃圾收集處理、洗滌、農貿市場等項目的排水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配套建設相應的污水預處理設施,并定期清疏,保持設施正常運行。違者最高可處以罰款10萬元。 (記者張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