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等八部門聯合啟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生產方式進一步轉型升級,綠色防控技術得到普遍應用,農藥獸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違法使用禁限用藥物問題基本解決,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有效遏制,生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屬地責任、監管責任、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
據了解,該省明確韭菜、芹菜、雞蛋、烏雞、肉牛、鱘魚等14個重點治理品種,將實行“一品一策”,采取“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個一”精準治理模式,全面系統推進。
在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行為管控方面,將實施縣域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一張圖”工程,以縣為單位全面厘清轄區內投入品經營單位,每半年縣鄉聯動對縣域內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1次全覆蓋檢查。實施獸藥二維碼追溯管理,確保獸藥生產企業獸藥產品全部賦碼上市、產品入庫出庫追溯數據全部上傳至國家獸藥產品追溯系統。同時,山東將推廣綠色生態種養殖方式,集成推廣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推進山東特色優勢作物用藥登記及農殘控制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督促指導生產重點品種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在農產品上市時開展檢測,今年底,所有試行主體合格證開具覆蓋率將達到100%,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試行主體和品種進行擴充。
在市場準入管理方面,市場監管部門將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查驗并留存重點品種的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加大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力度,嚴厲打擊在市場銷售過程中添加使用禁限用藥物,超范圍超劑量使用保鮮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馬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