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海淀區深入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在跨區協同、聯動治理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海淀、昌平、朝陽三個區的五個街鎮近日簽署《跨域社會治理合作協議》,打破區域治理行政壁壘,通過強化機制運行,使跨區協同治理變“臨時”為“長效”、變“單打”為“共治”、變“爛邊”為“靚邊”,讓交界地區面貌煥然一新。
西三旗北路位于海淀區與昌平區交界處,道路南北兩側分別由海淀西三旗街道和昌平回龍觀街道管轄。附近大型小區多,基礎設施和社區服務權責交錯,一直存在著道路路面破損、基礎設施缺失、路測墻體污損的現象,周邊游商聚集、交通秩序混亂。以瑞旗家園社區為例,該社區地處昌平回龍觀街道,常住人口多,但停車位卻嚴重不足。瑞旗家園社區居民的訴求一個個都匯總到了昌平回龍觀街道,但西三旗北路涉及到分屬兩個區、兩個街道的道路建設、停車場協調等問題。
只有打破行政壁壘,才能推動居民關心的疑難問題解決。為此,海淀西三旗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娟和昌平回龍觀街道辦事處主任霍琨分別帶隊,召開工作交流會,想辦法“共修一條路”。通過協同聯動機制,跨區、跨街道多部門共同協調,問題的解決終于提速。
海淀西三旗街道與昌平回龍觀街道同時對西三旗北路東西兩端進行改造,并重新劃線和設立交通管理設施,用以規范車輛行駛并杜絕兩側亂停車情況。西三旗北路施劃了指示標線,道路兩側安裝了隔離護欄,亂停車的情況“消失”了。同時,經過西三旗街道的牽線搭橋,瑞旗家園社區附近五星啤酒廠公司同意以較低的價格為居民提供共享停車位??鐓^協同治理讓居民享受到了實惠。
海淀、昌平兩街道跨區協同聯動為居民辦實事,是解決區域交界地區基層社會治理“短板”的一個樣本。為使協同跨域治理工作向縱深推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變“臨時”為“長效”,昨天上午,由海淀區西三旗街道牽頭交界街鎮,舉行三區五街鎮跨域社會治理合作簽約儀式。海淀區西三旗街道、昌平區回龍觀街道、昌平區霍營街道、昌平區東小口鎮、朝陽區奧運村街道相關負責人簽署《跨域社會治理合作協議》。
同時,除了合作協議,還配套制定了《跨域合作實施辦法》《黨建引領跨域合作工作方案》《聯合執法工作機制》《資源共享機制》《智慧治理機制》,為跨域協同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三區五街鎮跨域協作議事委員會同步成立,作為綜合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部署和組織協調三區交界地區社會管理、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等相關工作。議事委員會下設三個專項工作組,即跨域社會治理綜合協調組、跨域基層治理聯合工作組、跨域城市建設與區域發展工作組。
海淀區西三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世松表示,西三旗街道地處三區交界,涉及五個街鎮,邊界線長達11.5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犬牙交錯的區域邊界,導致區域交界地區的社會管理問題凸顯。王世松表示,今后,為使交界地區進一步完善聯合執法模式,變“單打”為“共治”,三區五街鎮將不斷豐富 “四個平臺”(即:組織、會診、指揮、評價四個平臺)、“五大執法措施”(即:延時、錯時、跨區域、迂回式、地毯式)的聯合執法內涵,切實解決困擾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