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十堰虹景小區西區16號樓樓下停放的電動車在凌晨突然起火,兇猛的火勢將一樓一套兩居室的房屋瞬間吞噬。據了解,起火前4輛電動車中有3輛在充電,其中兩輛是前晚12時左右亂拉電線導致住宅火災。
數據顯示,有80%私家電動車引發的住宅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專家表示,共享電單車高效集約管理,大平臺統一建設換電倉庫集中進行充電管理,并實現鋰電池無害化處理,可有效管控電池引發的消防安全隱患。
8成私家電動車火災由住宅充電引發
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全國共發生電動車火災1萬余起,年均約2000起。電動車引發的住宅火災傷亡事故一般發生在晚上充電時,使用者都是在住宅樓道內充電,這個時間段往往都是人們熟睡的時候,即使發現往往也沒有時間逃離。據了解,8成私家電動車引發的住宅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
為什么電動車容易引發住宅火災,一是因為過度充電,電動車電池最忌諱的就是過度充電、放電,過度充電會讓電池發熱、鼓脹甚至導致電池爆炸,市民充電時有可能因為忘記充電時間導致過度充電。二是電池故障,劣質的電動車電池組,就是定時炸彈。三是私拉電線,亂拉電線導致線路短路,電線在空中沒有任何支撐與保護措施,會與墻體發生摩擦,磨損非常大,漏電概率很高。
發展共享模式集中規范化管理
如何防患于未“燃”?專家建議,共享集約的方式有效減少安全隱患,提升管理效率,有效遏制住宅引發的充電火災減少。
首先,共享電單車實現電池高度規范化管理,共享電單車平臺統一建設換電倉庫,集中進行充電管理,并實現鋰電池無害化處理,可有效管控電池引發的消防安全隱患。
其次,平臺企業對共享電單車電池進行身份信息化管理,杜絕“亞健康”電池上路運行,確保騎行用戶的騎行和使用安全。
再次,“新國標”限制整車重量不超過55公斤,共享電單車企業引導制造商淘汰之前大規模使用的鉛酸蓄電池,轉而使用能量密度、便攜性更佳的鋰電池,極大減輕鉛酸蓄電池生產、廢棄、回收過程對環境的污染。
此外,共享電單車企業加強對共享電單車“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電池回收處理機制,統一無害化處理廢舊電池,環保安全雙保障。
專家強調,充分發揮共享電單車新業態,加強政策引導,完善監管機制,對于構建安全的出行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對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的積極作用。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