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粗鋼平控的背景
粗鋼平控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在地產在經濟總量中占比逐年下滑,鋼鐵行業供需結構逐漸由供需結構基本平衡,轉變為供需結構逐漸寬松的壓力下,2021年2月8日,工信部發文對2021年鋼鐵行業工作進行展望。其中要求21年要出臺并落實《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研究制定去產量工作方案,實行產能產量雙控政策,確保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從而拉開了鋼鐵行業粗鋼平控的大幕,這也是繼15-16年鋼鐵行業去地條鋼等落后產能后,唯一對于整體粗鋼供應水平具有全面影響的政策。
(資料圖片)
自21年4月要求粗鋼平控后,鋼材期現同漲,盤面迅速上攻,一度在5月中旬達到6000元/噸的新高水平,隨著限產政策細則遲遲未落地,預期主導下,鋼材價格經過長達4個月的高位震蕩,見頂回落,開啟了明顯的回調走勢,而進入11月,遲遲未能落地的粗鋼平控政策,也在北方采暖季環保限產和粗鋼平控、江蘇省內高爐限產的雙管齊下背景下,顯現出了效果;根據統計局數據,21年11月日均粗鋼產量由高點240萬噸回落至170萬噸/日,21年我國粗鋼產量10.33億噸,同比下降3%,累計減產3200萬噸,順利達成全年平控目標。
二
目前的粗鋼產量
從粗鋼平控的要求來看,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6月全國粗鋼產量共5.356億噸,同比增長1.3%,同比增加876萬噸。考慮到電爐開工與產能利用率與去年同期差別較小,且今年廢鋼到貨的情況仍然不佳,平控或更多依靠高爐減產進行。則下半年如果需要保證粗鋼平控效果,則至少需要減產876萬噸才可完成全年目標。
但僅僅關注上半年產量明顯存在疏漏,由于22年7月鋼鐵行業進入大面積虧損狀態,鋼廠在此壓力下自主減產,7月環比產量大幅收窄,下半年數據來看,22年7-12月環比1-6月減產的幅度為7.7%。
從7月已公布的數據來看,7月前兩旬公布的中鋼協口徑粗鋼產量為224.04、224.78萬噸,與6月末的旬日均產量224.6萬噸基本持平,考慮到利潤水平和政策影響,在唐山限產的影響下,粗鋼產量大概率環比微降2-3萬噸/日,7月產量整體變化較小。而22年7月粗鋼產量環比減產900萬噸,則假定情景:粗鋼平控從8月開始,8-12月,5個月預計需要減產1700萬噸(1-6月增產800萬噸,7月同比增產900萬噸),則需平均每月減產320萬噸,日均鐵水產量下降10萬噸左右。
與2021年類似,今年粗鋼平控政策也是在上半年開始吹風,但進入到下半年,具體政策落地情況仍然不明,截至7月26日,僅有河北、江蘇、山東等地部分鋼廠接到口頭通知開展粗鋼平控工作,具體實施細則尚未確認。而回顧21年的走勢,在政策吹風期,鋼價連續上漲創出新高;在政策博弈期,市場仍然交易減產預期,鋼材價格高位寬幅震蕩;在政策確認期,鋼材價格出現了回調走勢,關注到目前市場仍在政策博弈期,預計在平控政策完全落地前,成材價格同樣保持高位偏強運行的走勢。
三
各省份粗鋼平控要求
從各省份的生產節奏來看,目前國內粗鋼產量位于前六位的省份分別是:河北省、江蘇省、遼寧省、山東省、山西省,剔除掉部分小產量省份,估算河北5月粗鋼累計產量占比為27%,江蘇粗鋼累計產量占比為13%,兩大產鋼省份供應占全國產量約為40%。
其中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5月河北共生產粗鋼9629萬噸,同比增長570萬噸,江蘇產量累計增加197萬噸,山東累計增產209萬噸,遼寧累計增產100萬噸;山西受上半年庫存高企影響,減產幅度明顯大于其余省份,導致1-5月產量同比減少了97萬噸。
考慮到河北22年7月產量減少200萬噸,7-12月較1-5月產量減少共1000萬噸,減產幅度為9.5%,則前五大產鋼材地區中,河北下半年減產壓力是最大的,遼寧減產壓力最小。
四
粗鋼平控下的投資機會
(1) 從總體結構來看,目前仍然是粗鋼平控的政策吹風期,盡管唐山開始限產,但仍然是受到環保壓力,而非平控壓力,對比22年吹風期和博弈期,預計鋼材價格將在供應減少的預期下保持強勢結構,考慮到目前盤面漲幅遠高于現貨,淡季走出升水結構,多頭思路的止盈標志難以用價格表述,如平控能在8月落地,可積極關注政策落地的止盈信號。
(2) 從品種結構來看,考慮到河北地區減產的壓力較大,1-5月增產570萬噸,7-12月環比減產1000萬噸,則保守估計河北地區需減產1600萬噸左右才可完成全年平控要求。而作為板帶的主產區,一方面受益于基建托底背景下的板類相對需求強勢,另一方面存在大幅減產預期,預計熱卷價格較螺紋將顯示出更加強勢的走勢,可積極關注01、05合約卷螺價差走擴至200附近的操作機會。
(3) 從利潤角度來看,盡管粗鋼平控背景下,原料需求面臨明顯的壓制,盤面階段性走勢呈現出弱于成材的情況;但考慮到目前盤面利潤已連續修復,一旦平控政策落地,實際噸鋼利潤修復下,在低庫存的背景下仍然存在做空盤面利潤的操作機會,以此衍生出的鐵礦1-5價差走擴操作機會仍然值得關注。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