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7月11日電二季度國內棉花價格沖高回落,種植窗口期內,植棉面積下降疊加天氣擾動增強供應收緊預期,提振棉價上漲,但下游需求季節性轉弱,對棉花價格上漲形成負反饋。展望后市,三季度棉花需求將由弱轉強,新年度減產預期將被逐步兌現,以及新棉成本預期偏高均對價格形成支撐,預計棉價將震蕩上漲。
二季度國內棉花市場價格沖高回落
【資料圖】
2023年二季度棉價呈現漲后高位小幅回落走勢,季度均價明顯上漲。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國內棉花均價為15982.08元/噸,較一季度上漲7.15%。其中最低點14762元/噸出現在4月初,最高點17241元/噸出現在6月中旬,高低價差2479元/噸。二季度棉花價格整體上漲,與新年度植棉面積下降、去庫存節奏加快以及需求復蘇有直接關系。
從供應角度看,棉花供應預期收緊疊加去庫存節奏加快,供應端利多棉價。
首先,因上年度種植利潤不佳,且新疆對擴種糧食較為重視,通過增加補貼、控制水資源等方式促使農戶轉種糧食,經濟效益和種植結構引導令新疆植棉面積下降。據卓創資訊調研統計,2023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下降7.03%。另外,今年4-5月低溫、寒潮、大風、沙塵暴等災害天氣頻發,導致棉花生長進度偏慢。異常天氣強化了市場對新年度棉花減產的擔憂,市場看漲情緒升溫,貿易企業挺價惜售,推動4-5月份棉花價格上漲。
其次,棉花具有季產年銷的特點,集中上市期庫存快速累升,對價格形成壓力,但進入季節性去庫存階段,對價格的影響也由前期的利空逐步轉為利多。二季度隨著加工收尾,下游補庫增多,棉花去庫存進度加快。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降至257.77萬噸,且降至近七年同期均值以下,庫存快速下降利多6月棉花價格。
再從需求角度看,終端消費向好,國內需求復蘇勢頭強勁,提振紡織企業開工積極性。據卓創資訊調研,4-5月山東紡織企業開工負荷維持在75%的高位,6月小幅下降,截止到6月底開工負荷降至71%,但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二季度山東棉紡企業平均開工負荷74%,較一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較去年二季度提高26個百分點。整體來看,二季度下游紡企開工負荷整體維持高位,棉花需求好于預期,為價格上漲奠定良好基礎。
三季度棉花價格或震蕩上漲
展望三季度,影響棉花價格走勢的核心邏輯是供需關系變化,主要因素有下游需求的季節性轉換、供應預期收緊、軋花廠產能過剩導致的搶收行情以及宏觀擾動等。
從需求端來看,高溫高濕天氣影響下,7月正處于紡織淡季,終端訂單縮量,紡企對高價棉花接受度下降,用棉需求下滑。8月隨著淡季收尾,下游訂單將陸續增多,9月將進入傳統需求旺季,預計8-9月下游開工負荷逐步回升,將帶動棉花需求進一步好轉。
從供應端來看,7月份供應端擾動暫緩,前期利多基本消化,供應端驅動力逐漸減弱。8-9月隨著新年度產量逐步明朗,市場交易邏輯或再次轉向供應端,棉花減產預期一致,疊加軋花廠產能過剩,棉農議價能力提升,籽棉“搶收”概率較大,成本抬升利多棉價。
從宏觀層面來看,美聯儲加息逐漸進入尾聲,但市場普遍預期年內還有兩次加息,對于棉花價格有一定壓制。另外,高利率對歐美經濟運行帶來壓力,雖通脹緩解,但從庫存等其他指標來看,主動補庫存的需求較小,難以在三季度對中國紡織品即服裝的出口需求形成拉動。但國內積極宏觀政策逐步落地,利于經濟復蘇、消費增長。
綜上所述,二季度在供需關系改善以及新年度供應預期收緊的提振下,棉花價格整體上漲。展望三季度,7月處于需求淡季,棉價上漲動能不足,或偏弱整理。8-9月隨著需求好轉以及供應端減產預期兌現,棉價或重拾漲勢,且上漲空間將放大。需重點關注棉花減產幅度和宏觀經濟走勢的影響。
(作者:陳彩娟,卓創資訊分析師)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