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300-1500萬噸“硬缺口”的大情景下,截至2月27日,國內2022/23年度玉米市場依然維持高位震蕩,連盤玉米期貨即使在2022年12月的疫情影響下也沒有刺穿2700-2750的產地建庫成本支撐,價格中樞呈現在2850附近。從基本面研究角度,需要關注價格對缺口的體現是先體現還是后體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
首先看國內新糧供給的節奏
結合港口北糧南運倒掛,已是五年低位但降速放緩的北方四港玉米庫存,一定程度上投射著產地的賣壓。據Mysteel統計,截至2月23日,東北、華北7個主產省份農戶售糧進度為63%,較上期增加5%,較去年同期增加1%,全國13個省份農戶售糧進度66%,較上期增加5%。
賣壓的劍有多鋒利?最新行業調研顯示,黑龍江地趴糧即將售罄,烘干塔收購謹慎,黑龍江東部深加工企業布局投產增多,這些用糧企業因生產需要持續采購留糧。
賣壓的劍柄在誰手?玉米貨權逐漸轉移至貿易商環節正在成為市場共識。供需博弈,供方換人,樂觀的貿易商可持糧待漲,謹慎的貿易商可提供套保賣壓,國內新糧供給的節奏或將對基差變化更加敏感。
二
然后觀察供需博弈的需方
當下傳統消費淡季,下游需求溫和恢復。
一方面,飼用需求在謹慎中存在著邊際改善。豬價已有一波較順暢修復,虧損邊際改善的飼料養殖企業,庫存季節性較低位,各地飼料可用庫存向著30天靠近,其中華北和華南是增長,橫向比較則是華北飼料可用庫存天數最低,約25天。
另一方面,深加工庫存回升超過2020年同期但仍是三年來最低,存在補庫需求。虧損延續的玉米淀粉企業,下游提貨量恢復至往年水平,開工率回升但與2019年仍有差距,產品庫存恢復至往年水平但由增轉降。
三
再看經濟劃算的替代品
小麥下跌但小麥玉米價差維持,廣東港高粱和大麥庫存維持低位,定向飼用陳稻谷傳聞3月拍賣但糧源大頭遠離銷區。
替代品還得看進口玉米,今年1月份以來,美國玉米理論進口利潤改善并維持在每噸200元以上,巴西玉米也陸續到港。廣東港能量庫存繼續保持在2021年以來季節性高位下限附近,原因是內外貿玉米庫存繼續向上突破五年高點。
進口預期落位在出口數據和船期上,近的分歧是巴西玉米到中國有多少量,遠的變化是美國農業部二月展望論壇對面積和產量的樂觀。進口替代的核心邏輯,來源明,尺度大,時間長,需防范偏差。
四
年度缺口中,當下供需平衡?
上有套保賣壓和50多萬噸倉單米(3月注銷倉單會有表觀大變化)限高,下有產地建庫成本和溫和補庫需求支撐,北方港口5月合約基差不顯著,5月9月合約價差有限,玉米價格走出區間需要足夠強的動能。至于該動能能否出現在Q3季度,旁人拭目以待,產業實體請按需套保。
(文章來源:中糧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