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表示:“中鋼協將繼續落實和籌劃升級‘基石計劃’, 進一步修訂再生鋼鐵原料標準,研究進口再生鋼鐵原料的增值稅優惠政策。”
據了解,在過去一年,“基石計劃”進展迅速,何文波曾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中國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鞍鋼西鞍山鐵礦項目正式開工,這是‘基石計劃’國內鐵礦資源開發的重要進展。”
多部委召開8次會議
(資料圖)
作為世界四大鐵礦石供應商之一的淡水河谷,向外界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盈利情況,在發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郵件中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淡水河谷持續經營中產生的形式上經調整后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50億美元,環比增長10億美元,主要反映出鐵礦石銷量的增長以及鎳和銅實際價格的上漲。”
與此同時,俄羅斯最大新銅礦的相關負責人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隨著疫情過后,中國經濟的復蘇以及需求增長,看好銅礦價格的上漲。
中國需求左右著世界礦產品的價格,但是中國需求并沒有世界礦產品的話語權。
2022年1月,中鋼協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四部委上報了“基石計劃”,即通過國內新增鐵礦開發、境外新增權益鐵礦、廢鋼資源的開發,實現對鐵礦石供給和價格的話語權。
時隔一年,何文波介紹了“基石計劃”一年來所取得的成果。
他表示,“基石計劃”自從去年3月正式啟動以來,在國家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每個月都有新的進展,協會也一直在協調和跟蹤該計劃的實施情況。協會積極配合有關部委調研梳理國內和海外鐵礦項目生產建設進度情況,動態調整鐵礦項目清單,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訴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面臨的具體問題。
“兩級推進機制的建立對促進‘基石計劃’國內鐵礦開發作用顯著。國家發改委先后組織召開了8次會議,會同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礦山安監局等單位及相關地方政府定期會商和專題會商,協調解決加快國內重點鐵礦項目建設的重大問題,對推動國內鐵礦開發起到極大作用。省級鐵礦專項工作組落實加快鐵礦項目建設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實相關工作要求,制定完善實施方案,提出了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何文波說。
中鋼協在去年進行了多次調研。
“鋼鐵協會組織行業力量積極配合調研梳理國內重點鐵礦項目。鋼鐵協會積極配合國家鐵礦專項工作組,組織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鋼鐵企業等單位調研補充國內重點鐵礦項目信息,匯總國內重大鐵礦項目并實行‘臺賬式’管理,梳理出55個項目存在的114項需協調解決的問題,形成了項目分類推進表。”何文波說。
鋼鐵企業在與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中,例如項目審批建設遇到的一些急難事項和困難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獲得感明顯增強。
進口原料降稅
“基石計劃”雖然進展順利,但是眼前的困境需要更直接有效的辦法。
“現在僅僅是開端,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大家持續地重視。”中鋼協人士向記者表示,“一個鐵礦從審批到建成需要7到8年的時間。”
解決眼前的話語權問題需要更加行之有效的辦法。
按照中鋼協的規劃,2023年繼續落實和籌劃升級“基石計劃”,策略重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中鋼協將啟動以“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為主要工作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全面加強上下游領域跨產業合作。
“加強廢鋼回收利用和海外資源開發,進一步修訂再生鋼鐵原料標準,研究進口再生鋼鐵原料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培育龍頭企業,鼓勵區域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推進廢鋼產業健康發展。”何文波說。
中鋼協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基石計劃”確定了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個時間節點的供給目標,要對國內新增鐵礦開發、境外新增權益鐵礦、廢鋼資源等進一步梳理核實。
何文波表示:“加強廢鋼回收利用和海外資源開發,中鋼協將繼續落實和籌劃升級‘基石計劃’, 進一步修訂再生鋼鐵原料標準,研究進口再生鋼鐵原料的增值稅優惠政策。”
“基石計劃”提出要求,要統籌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跟蹤,分類指導持續推進國內鐵礦資源開發,建立集“找礦、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鐵礦石戰略保障機制。
國內鋼鐵行業的深度戰略調整已經開啟。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重點鋼鐵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273.62億元,同比下降0.21%。從投資結構看,新建產能投資為146.82億元,同比下降29.05%,占比11.5%;節能、環保類投資371.44億元,同比增長11.95%,占比29.2%;改進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新產品類投資397.35億元,同比增長13.96%,占比31.2%。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葛昕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23年,國內鋼鐵行業的深度戰略調整已經開啟,國內鋼鐵生產企業的發展重點正在從戰術擴張轉到戰略調整,面對下游需求結構變化的轉變,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利潤變化帶來的經營壓力,國內鋼企應當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借深度調整之時機,打造鋼企產品之硬核,朝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邁進。
葛昕舉例:“以暫居鋼鐵行業利潤榜第二位的湖南鋼鐵集團為例,湖南鋼鐵集團的粗鋼產能規模在2000萬噸以上,2022年卻可以實現營收2201億元,實現利潤150.3億元,銷售利潤率達到6.8%,高出全行業6.4個百分點,高出重點鋼企5.3個百分點,高出中國寶武4.1個百分點。這是源于企業對于產品結構的深度調整,2022年湖南鋼鐵集團實現了13個大類90個鋼種替代‘進口’,其中華菱湘鋼新增52家下游廠商認證,在汽車非調質鋼、高端乘用車齒輪、工業純鐵、彈簧扁鋼領域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葛昕看好行業研發的未來:“要持續性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就要有持續性的投入。2022年,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研發費用1197億元,同比增長5.3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至1.82%。”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