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和純苯作為即將上市期貨的化工新品種,二者都屬于芳烴產品,在產業鏈中有一定的聯系;芳烴市場近兩年有化工和能源兩個領域需求競爭,市場矛盾凸顯,為此我們推出系列研究報告,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認識PX和純苯兩個化工品。
本文是由為期貨日報寫的采訪稿整理而成,重點針對PX和純苯兩個品種的產業鏈價差進行分析展望。
【資料圖】
1、PX和純苯利潤走勢有一致也有分化
芳烴產品種類較多,與我們上市期貨品種關聯較為直接的是純苯和PX.純苯是苯乙烯的原料,PX是PTA的原料,PX是芳烴聯合的主產品,而純苯是副產品。從歷史上看,二者之間價格走勢大致一致,但二者與石腦油的價差走勢有同漲同跌和此消彼長的關系,不同時期由于產業鏈矛盾不同,二者的加工差走勢也不同。
如果主產品PX的供需矛盾突出,利潤豐厚,可能會令副產品利潤被擠壓,2018-2019年PX行業加工差暴漲的時候一度將純苯的加工差及壓制100美元/噸以內。反過來,在2021年PX供應壓力上升,但純苯表現較好,一度出現副產品擠壓主產品PX的加工差的情況,當年PX-石腦油的價差最低至150美元/噸以內,遠遠低于正常的加工差水平。
2022年,芳烴產品的能源屬性得到加強,一度因汽油調和需求的上升,甲苯、二甲苯等芳烴類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供應緊張,從而導致PX和純苯價格雙雙走高。同時受化工品消費低迷影響,石腦油價格偏弱,因此PX、純苯和石腦油的價差在二季度都出現了快速沖高,三季度隨著該邏輯的減弱又快速回落。PX和純苯與石腦油的價差在2022年二季度都達到了600美元/噸以上的歷史高位水平。
2、上半年調油需求依舊值得關注
今年PX和純苯依舊面臨去年二季度的汽油調和的利多,歐洲的荷蘭和俄羅斯都是美國重要的調油組分進口來源國,在去年俄烏沖突之后,這兩個國家對美國的調油組分的出口大幅下降。今年因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的制裁,預期美國依舊需要尋找替代資源,其中就包括亞洲的韓國。一旦美韓價差擴大,出現套利窗口,會有部分貨源流向美國;貿易流的出現意味著美國的調油需求對亞洲市場的利多顯現,因此需要密切關注美韓芳烴價差和實際的貿易流情況。
3、產業鏈加工差有望適度修復
去年因俄烏沖突及海外消費復蘇,油價上漲帶動化工品成本快速上漲,同時國內化工品需求偏弱,下游企業多面臨高成本、低需求的壓力,因此煉化行業利潤集中在上游環節,以油品為主,下游化工品的利潤整體較差。
今年,在消費向好的預期下,終端需求相比去年會有明顯改善,成本或可適當向下游傳遞,因此化工產業鏈的利潤整體會有修復。但如果芳烴更多流向調油池,則原料短缺可能繼續使PX加工差表現較好。但PX的加工差主要是PX和CFR日本石腦油之間的價差,并不代表真正的PX生產利潤,更準確的說法是生產芳烴為主的重整裝置可能依舊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因此新年度,還要關注汽油、柴油的裂解與化工品的利潤差,該利潤差決定了未來芳烴產品的流向。如果成品油裂解價差向好同時化工需求同步回升,則芳烴原料短缺的矛盾凸顯,PX有望獲得較好的利潤空間。
去年下游PTA和苯乙烯的整體利潤情況不佳,其中PTA的年度加工差均值460元/噸,為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9年最高達到1000元/噸以上。苯乙烯的加工差均值570元/噸,比2021年990元/噸的加工差均值大幅下降,2019年之前苯乙烯加工差最高在2000元/噸以上。2022年的低加工差主要是終端消費下滑,產業鏈下水道阻塞,中下游各環節都承壓。2023年,消費向好的預期下,產業鏈中下游各環節的利潤都有修復的預期,但最終能修復至什么程度,還需要看各產品的供需格局。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