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預期趨弱的拖累下,鐵礦石價格27日大幅下挫。截至當天收盤,國內鐵礦石主力合約收跌4.1%,領跌商品市場,并在盤中刷新了三個月來新低至642.5元/噸。
綜合分析來看,在基本面整體供增需減的背景下,市場對鐵礦石價格未來走勢整體偏悲觀。
作為煉鋼的主要原料,今年來礦價走勢整體受到終端鋼材需求表現偏差的拖累。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進入尾聲,鋼材需求進一步轉弱的擔憂,更令原燃料品種走勢承壓。
(資料圖片)
據我的鋼鐵(Mysteel)數據,截至10月27日當周,國內五大品種鋼材產量979.39萬噸,周環比增加2.18萬噸。其中,螺紋鋼產量305.02萬噸,周環比增加5.83萬噸。而從庫存看,本周,鋼材總庫存量1481.93萬噸,周環比減少36.82萬噸。其中螺紋鋼庫存619.58萬噸,環比減少19.94萬噸。但其中螺紋社庫環比僅減少14.88萬噸,較之前一周收窄近10萬噸。
社庫降幅的收窄,被市場解讀為旺季需求無法兌現的信號,且隨著未來氣溫下降、工地冬季停工預期升溫,鋼市需求轉入淡季進一步加大了產業鏈的“負反饋”效應。因此,隨著最新一周庫存、產量數據出爐,螺紋盤面27日日內反彈受阻,尾盤收跌。
除了終端需求低迷表現的拖累,對鐵礦而言,鋼廠鐵水產量見頂的預期則進一步打壓鐵礦價格。盡管本周國內鋼材產量環比增加,且是連續第二周增加,但隨著鋼廠虧損幅度擴大、潛在停減產的可能,更是直接沖擊鐵礦未來的需求走向。
從機構統計的盤面鋼廠利潤水平來看,截至27日國內螺紋盤面利潤近一個月來已經處于近六年來的最低水平。
另從包鋼股份27日晚間披露的三季報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包鋼股份營業收入171.39億元,同比下降30.21%,凈利虧損11.6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凈利為虧損7.46億元。
此外,從鐵礦供應面看,外礦三季度產量同比增加,且四季度又有沖量發運的需要,供應趨松也加大了鐵礦基本面的壓力。
淡水河谷日前發布消息說,今年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環比增長21%,達到8970萬噸,超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8720萬噸。而澳大利亞礦業公司FMG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運營報告也顯示,當季度FMG鐵礦石產量達4800萬噸,環比增加3%,同比減少1%。
在這一基本面之下,機構對鐵礦石價格走勢多持悲觀態度。
東海期貨觀點認為,低產量、低需求下鋼材供應接近頂部區域,鋼廠停產檢修消息增多,鐵礦石需求繼續增長空間有限,而鐵礦供應則呈回升趨勢。因此,一旦鐵水產量下降的預兌現,鐵礦累庫壓力仍舊較大,且考慮到鋼廠利潤收窄,鐵礦石進口利潤則處于中高位水平,從估值角度看礦價也有一定下跌空間。
美爾雅期貨也指出,鐵礦在虧損減產邏輯大概率兌現和美元走強的拖累下跌幅偏大,短期仍將處于下跌通道中。
國泰君安期貨也表示,近期市場對于下游需求的擔憂仍未解除,鐵礦石偏弱震蕩的局面難有太大改變。綜合產業端和宏觀面來看,預計鐵礦期價將在弱現實與高期待中偏弱震蕩。
市場反應也基本印證了鐵礦的弱勢格局。在27日國內收盤后,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價格跌幅進一步擴大,日內一度跌超6%至82美元/噸關口下方。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