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揭陽市委宣傳部獲悉,在近日舉行的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暨“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強省”座談會上,普寧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馮順洪等多人獲評2022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2001年,馮順洪等科研人員用“普薯24號”為母本,以從徐州甘薯中心引進的早熟優質高胡蘿卜素甘薯品種“徐薯94/47-1”為父本,進行雜交并獲得種子。2002年通過春播初選,夏植復選,選出優良品系,命名為“普薯32號”。
2002年至2020年18年間,普寧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分別進行番種比較、試驗種植等過程,努力解決種植過程中“卡脖子”問題,培育出豐產性突出的“好苗子”。2012年6月,“普薯32號”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2020年6月登記為國家品種。
如今,從海南島到新疆地區,從小菜農園區到專業種植薯區,“普薯32號”跨越中國大半國土面積,落地生根,欣欣向榮。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普薯32號”優質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在廣東省每年推廣種植面積都在100萬畝以上,占全省甘薯種植面積約六分之一。目前,以“普薯32號”為代表的普薯系列優質甘薯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到河南、山東、河北、西藏、新疆、海南、福建等全國甘薯種植主產區,真正成為國家級的甘薯大品種,而且在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海南、福建等省區都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種植鏈條。
據馮順洪介紹,“普薯32號”經濟效益明顯,在全國每年推廣種植面積約500萬畝,畝產量四五千斤,畝產值達到8000—9000元,帶動了種植區域內一大批農民增收致富。近三年來,“普薯32號”優質品種為全國人民提供了優質鮮食甘薯達2500萬噸,為農民新增經濟效益50億元以上,輻射帶動3萬多名農民走上致富道路。(記者:陳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