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聯勤聯動聯處、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實現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第一環節高效化解,結合轄區工作實際,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寧波市公安局北侖分局柴橋派出所、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法院柴橋人民法庭建立“矛盾‘金天解’”聯動工作機制,著力實現今天的矛盾“金天解”。
“金天解”代表了什么?“金”是指金盾,公安的標志,代表柴橋派出所;“天”是指天平秤,法院的標志,代表柴橋人民法庭;“解”則是代表以柴橋街道為中心的所有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的解紛力量,表示新機制將匯集各方主體力量,共同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此外,“矛盾‘金天解’”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含義,“金天”的諧音“今天”,即今天的矛盾今天解,寓意著將矛盾糾紛高效化解,實現解紛“不過夜”。自該機制運行以來,共計化解糾紛417起,調解時長同比下降40.47%,群眾滿意度達98.64%。
(相關資料圖)
凝聚合力
“金天解”機制運行首先要暢通糾紛來源渠道,綜合派出所出警警情類型、后續成訟及矛盾激化的可能性等因素,將發生在轄區內的涉家庭暴力、情感糾紛、相鄰權糾紛、經濟糾紛、勞務糾紛等劃入聯動調處工作機制案件接收范圍。
同步充分發揮110報警端警情的即時性特點以及基層工作人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掌握轄區內糾紛動態,對可能發生重大矛盾糾紛的隱患,及時提出預警意見,把糾紛化解工作前置。
柴橋派出所內設立“矛盾‘金天解’”工作室,組建由“1名員額法官/法官助理+1名人民調解員+1名派出所民警+N個街道相關職能部門解紛員”組成的“1+1+1+N”解紛團隊,聯動駐庭調解員、蘆江大阿嫂等基層調解社會組織力量,對柴橋街道22個行政村實行分片包干、下沉一線,第一時間參與網格矛盾糾紛化解,確保基層矛盾不出村。機制運行以來,已成功化解19個村157起矛盾糾紛,真正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做到多元解紛機制與基層治理體系“無縫銜接”。
數字賦能
“金天解”機制以“隨警解紛+共享法庭”為主要載體,對簡易糾紛,依照16類基層糾紛快速協同化解流程進行現場調處,對復雜糾紛,依托“共享法庭”小程序實現現場多方在線調解、司法確認綠色通道、即時申請立案,形成線上線下高效協同、整體智治的一體化矛盾糾紛化解閉環。
近日,柴橋派出所接到一起報案,電話里張某情緒激動稱被人扣車。民警立刻出警,經現場調查,原是貨車司機張某因運輸不慎致八臺空調受損,物流公司負責人李某要求賠償。民警即刻啟動“矛盾‘金天解’”聯動機制,在“共享法庭”端創建糾紛案件并邀請柴橋人民法庭工作隊伍參與遠程調解。法官了解基本案情后,隨即開展線上溝通,詳細釋明了扣車等行為的法律后果,及時安撫當事人情緒,并告知當事人應如何理性維權,避免矛盾激化釀成悲劇。
經一番釋法明理,當事人心情得到平復,于次日至“矛盾‘金天解’”調解工作室進行調解,并成功握手言和。“原本以為這個事,正常走程序起碼要等幾個月,沒想到1天就徹底解決了,‘金天解’效率真高,為我們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實事!”李某感嘆道。
源頭治理
“金天解”全面運行過程中,充分運用大數據精準分析糾紛類型、數量、涉糾紛人員等情況,形成“矛盾‘金天解’”調處案件報告,認真總結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對問題解決不徹底的情況,及時查漏補缺,做到不留隱患,對已經化解的矛盾糾紛及時回訪,鞏固成果,防止反復。
不斷加強“矛盾‘金天解’”聯動機制宣傳,開辟專門宣傳陣地,鼓勵轄區群眾積極選擇聯動機制解決糾紛。開設普法“云上課堂”,根據易發頻發案件,選取典型案例拍攝專題普法宣傳視頻或進行普法直播,以“線上+線下”的模式持續向轄區群眾傳遞法治好聲音。
“‘金天解’工作機制的運行,是為了不斷增強基層工作能力,實現轄區矛盾糾紛妥善化解。”柴橋派出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