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
“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以檢察力量保護秦嶺綠水青山取得了明顯成效,‘秦嶺生態檢察衛士’品牌獲評‘全國檢察機關優秀文化品牌’。”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以下簡稱“陜西鐵檢分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王健表示。
8月15日上午,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召開“2022-2023年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報告”新聞發布會,通報2022年以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生態環境檢察工作。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圍繞秦嶺地區、黃河流域的污染防治等領域突出問題,辦理了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典型性的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協同有關部門建立生態環境修復基地8個,監督繳納生態修復金221.54萬元,初步形成“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綜合治理”的生態環境檢察保護格局。
王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依法打擊各種危害生態環境、破壞自然資源的犯罪活動,對符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把懲罰犯罪和生態保護融合貫穿刑事檢察工作的全過程,先后6次開展秦嶺生態保護典型案例巡回宣講活動,牽頭與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共同會簽了《打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刑銜接工作辦法》,辦理全省首例碳匯案件,實現了全省檢察機關碳匯司法的零突破。
陜西鐵檢分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南崇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截至目前,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共摸排跨區劃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28件,立案74件,提出檢察建議61件,追繳環境保護稅、耕地占用稅等稅款352.49萬元。辦理的督促整治秦嶺尾礦庫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案、督促治理蚰蜒河黑臭水體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