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傍晚,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筷子巷派出所系馬樁社區民警熊俊偉一如往常,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在系馬樁218號院子內,他聽到群眾在議論剛剛有兩戶人家因為開車鳴笛的事情發生爭吵。
熊俊偉趕緊上前詳細了解情況,得知爭吵雙方是年近60歲的桑某和年僅30歲的李某,因為開車鳴笛發生爭執,而小矛盾背后卻隱藏著一起積怨。原來,早在18年前,李某的父親和桑某是同事,兩人當年在單位時發生過齟齬,這次的小矛盾正好點燃了兩家的積怨。
(資料圖)
熊俊偉隨即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通過查閱當年檔案,耐心擺事實、講道理、斷是非,幫助李某父親徹底解開心結,同時對桑某一家開展政策法律宣講,雙方都同意不計過往,今后和諧相處。
一場橫跨18年的糾紛化解于無形,正是南昌公安機關貫徹“派出所主防”理念,推行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實踐中一個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南昌公安機關認真落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工作思路,對主動警務預防警務不斷探索和實踐,優化了派出所勤務模式、夯實了社區民警工作基礎,讓派出所從過去作為集打擊、防范、管理、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戰斗實體,逐漸回歸“防”的主業,實現派出所工作減負增效,在更高水平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整體效能。
主防責任清單化
厘清職責減負增效
一直以來,派出所工作都是“上面千條線”下面的“一根針”。
只有進一步明晰職能、規范職責,才能避免派出所圍繞各項千頭萬緒的基礎工作團團轉。7月7日,江西省公安機關加強派出所主防工作暨“三大專項行動”推進會議召開后,各地公安機關圍繞落實主防要求,認真研究完善警力配備、勤務運行、保障支撐等主防機制,確保主防要求一貫到底,派出所工作基礎持續鞏固提升。
“我局經過深度調研,認為要想派出所回歸主防,必須構建一個‘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的職能體系,才能有效推動‘派出所主防’理念落地落細。”南昌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陳國梁對《法治日報》記者說,為確保基礎工作指標可量化、過程可控制、成效可評價,南昌市公安局全面梳理完善派出所權責清單、辦理刑事案件負面清單、基礎信息采集清單“三張清單”,通過規范派出所、社區警務、基層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樣”,形成清楚明晰的工作指令任務清單。
公安部自6月25日起在全國組織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以來,南昌市公安局依托派出所“八個一”(每日一調度、每日一巡查、每周一研判、每周一走訪、每月一檢查、每月一練兵、每月一談心、每月一小結)勤務機制,組織全市派出所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大力推行“多聊十分鐘”“5+4+3”等矛排工作法,充分發揮民間調處組織作用,對非公安主責的矛盾糾紛,及時向屬地黨委、政府報告移交,并做好跟進工作,先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25起,化解率達96.1%,全市110接報矛盾糾紛警情同比下降3.9%。
“‘派出所主防’理念實踐前,社區民警工作都很雜,往往疲于應付。有了清楚明晰的工作指令任務清單后,就有更多時間精力沉下來分析研究社區治安態勢,真正扎根社區深耕社區平安了。”筷子巷派出所所長陳欣感慨道。
陳欣進一步介紹說,為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該所將轄區發案升降和破案情況、有效警情升降和接處警民意監測情況、社區民警與轄區群眾“雙向”熟悉率、“民轉刑”案件案前登記率、實有人口信息案前采集率、政務服務滿意度等作為貫徹“派出所主防”理念的考核指標,構建“派出所主防”考評體系,進一步引導派出所回歸“防”的主業。
主防效能疊加化
群防群治聯管聯控
防患于未然,既要防得早,又要防得好。
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南昌市公安局部署各分局派出所堅持常態化、全覆蓋入戶訪查,社區民警每周不少于4次上門走訪,全面收集掌握多發性矛盾糾紛,分級分類登記造冊、顆粒歸倉;變“下社區”為“在社區”,不斷加深與群眾的雙向熟悉度,做到“人熟、地熟、情況熟”。
筷子巷派出所轄區內的船山路夜宵一條街,聚集大大小小夜宵攤、商鋪店面104家,其中夜宵攤位57家,占比54%。由于商鋪密度高,人流量大,當地各類糾紛曾一度多發頻發。
為切實把安全發展貫穿夜市經濟全過程,筷子巷派出所將群眾力量納入治安防控體系,由社區民警牽頭,組織船山路104家店面經營者共同協商,以3家相鄰的店面為單位,組建了35個“三戶聯防”。將57家夜宵店進行篩選,挑出符合條件的24家夜宵店,每家店抽調10余人,分為6組,每日由不同的4家店派出1名店員與民警和輔警一道開展義警巡邏,現義警巡邏隊共有成員263人。
每天晚間22時至次日2時,由派出所值班組帶領義警巡邏隊,對夜市人流量大的地段開展巡邏防控、安全檢查和秩序維護等工作。自組建“義警巡邏隊”以來,夜市各類糾紛警情由過去90余起降至現在的10余起,真正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
陳欣介紹說,“三戶聯防”工作小組通過簽訂安全協議的方式,提高店鋪經營者的安全責任意識,明確小組具體分工,即一旦小組內商戶發生矛盾糾紛、醉酒滋事等情況,同一聯防小組商戶店員要第一時間趕到需要救助的商戶店中,共同開展勸阻,破解商戶“不愿管”“不敢管”“不會管”的難題。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陳國梁說,目前,南昌公安機關以派出所為主導,組建了以共建單位為主力、社會參與的10萬余人“洪城義警”隊伍,整合了企業黨員、社區“雙報到”黨員、社區退休黨員和社區物業保安員四方力量,拓展矛盾糾紛排查外延,推動基層警務實現四個轉變,即“事后向事前轉變、被動向主動轉變、分散向集約轉變、傳統向精準轉變”。
主防目標精準化
科技支撐蓄力賦能
7月2日下午,江西省“珍愛生命、嚴防溺水,同上一堂防溺水課(城區專場)”以直播的形式,在南昌市九龍湖公園開講,全市中小學與幼兒園師生和家長共同上了一堂深刻、生動、精彩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課。
今年以來,南昌市公安局以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治理專項行動為牽引,突出開展學生防溺水工作,在全面摸清存在安全隱患水域的基礎上,按照江西省公安廳制定的建設標準,大力推進“四個一”(一副警示牌、一個救生圈、一根救生繩、一對毛竹竿)工程建設,組織防溺水授課1464次、培訓485次,添置防溺水救援裝備463件。
在強化“巡查宣防”的同時,南昌市公安局推進實施“大數據+網格化”社區警務戰略,依托多維數據資源,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在智慧場景中以物聯感知發現替代人力感知發現,構建起感知敏銳、縱橫貫通、精準滴灌的主動型感知預警體系,對包括溺水在內的各類突發案事件實施精準預測預警預防。
在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作戰指揮中心,智慧街面巡防系統上清晰標注出全市22個街面警務站。這22個街面警務站幾乎覆蓋了城區全部范圍,為“1、3、5分鐘”快速響應機制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南昌市公安局按照“控點保面、點線結合、立體布防”的思路,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格落實特警屯警街面動中備勤、公安武警聯勤巡邏等“四項機制”,部署啟動168個夜間巡控震懾點和238條武裝(機動)巡線,實行“潮汐式守點巡線”巡控震懾勤務模式,有效提高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實現了“街面快反無盲區,巡邏防控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