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社區矯正法實施三周年
“張某剛剛參加完公益活動,狀態正常……”近日,河南省上蔡縣社區矯正管理局工作人員登錄“智慧矯正中心”平臺,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幫扶情況進行分析研判。而此時,相關數據已實時傳輸到河南省司法廳社區矯正工作平臺。
【資料圖】
上蔡縣社區矯正中心通過搭建“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社區矯正信息化整體框架,形成了全面覆蓋、移動互聯、智能應用、信息共享的“智慧矯正”建設新模式,實現對社區矯正對象智慧矯正精準管控,而這僅是河南省社區矯正智能化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全省一體化推進智慧矯正建設,構建了貫通省市縣鄉四級的‘一平臺、五系統、兩終端’社區矯正信息化建設體系,實現了平臺一體化、指揮可視化、管理智能化、辦案協同化,助力教育幫扶工作更加精準高效,全力推動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近日,河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賀振華向《法治日報》介紹說。
執法全過程可控可追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蔡縣社區矯正中心每天安排工作人員通過平臺運用、遠程指揮、執法留痕等科技輔助模式,對社區矯正對象輪流執勤查驗,形成了一套智能科技化執法輔助體系,探索出“五個一”工作法,即通過每日一次平臺登錄、每周一次集中辦公、每月一次督查通報、每季一次風險評估、每年一次量化考評,將社區矯正對象的定期報告、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考核指標量化,形成了規范有序的“日定位、周匯報、月教育、季考核、年獎懲”監管模式,實現了執法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全省強化科技保障,在‘智慧矯正’建設上下功夫,成功打造出集執法、監管、教育、幫扶為一體的智能化、實體化、實戰化矯正綜合工作平臺。”河南省司法廳副廳長魯建學說,全省社區矯正工作堅持精準分解職責任務、精準流轉銜接程序、精準導示節點重點,將整體工作轉化為26個業務流程圖,建立業務管理流程和工作標準體系,完善社區矯正電子檔案庫、法律文書庫、重點工作視頻庫,實現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文書網上流轉、審批手續網上辦理,動態分析評判教育矯正效果,業務開展全程網上留痕。
河南省司法廳積極推動與公、檢、法、人社、民政、大數據等部門的系統對接,實現社區矯正對象相關信息互聯共享,發揮執法管理工作流程發起者、推動者、監測者的融合作用,降低脫管漏管風險,確保執法全程可控可追溯。
與此同時,河南省司法廳將教育矯正更多由“線下集中”轉變為“線上遠程”,著力降低對社區矯正對象工作生活的影響,平臺自動精準推送學習課程、公益(社會)活動、技能培訓指導、心理矯正等信息,形成可追溯的學習檔案,并對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判。對有心理矯治需求的社區矯正對象,在線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測試,實行“線上”“線下”結合、“一對一”精準組織心理矯正,并廣泛推送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相關政策和信息,實施賦能幫扶。
分類教育矯正精準推進
位于洛陽市孟津區送莊的十里香草莓教育培訓基地,幫助一批社區矯正對象通過勞動重建自尊、自信,既減少了重新犯罪,又學到了一技之長。
這是為社區矯正對象更好融入社會、回歸社會創造的新平臺,使“監督管理、教育矯治、幫困扶助”真正落到實處。截至目前,河南省搭建社會協同平臺,與民間團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共建公益活動基地117個、就業基地90個。
“我們積極推進精準教育,在實施分類教育矯正上下功夫,把社區矯正對象的矯正期分為‘入矯、在矯、解矯’三個階段。”河南省司法廳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王征說,入矯階段立規矩,一律納入重點管理,強化遵紀守法教育,養成守規習慣;在矯階段重改造,區別不同管理等級,開展法律法規、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習慣和行為惡習;解矯階段促鞏固,開展時事政策、社會形勢、再犯罪成本教育,引導回歸正常公民生活。
在實施分類教育管理中,河南省司法廳通過制定《河南省社區矯正對象分類教育管理工作指引》,綜合考慮不同維度和不同因素,劃分教育矯正類型,實施差異化教育矯正,增強教育管理手段的適配性,并結合社區矯正實際,制定未成年人、女性社區矯正對象分類教育模板,突出類型特點、給出診治方案,探索建立分類教育河南標準體系。
河南省司法廳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協調配合,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積極融入“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連續3年開展社區矯正對象“萬人參訓、千人持證”活動,精準摸底培訓需求、逐人建立需求臺賬,做到“入賬即訓、不漏一人”。目前,全省累計培訓社區矯正對象3萬余人,1萬余人取得各類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帶動全省社區矯正工作從供給型向需求型、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
持續強化制度體系建設
“我有幸見證了‘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到‘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的轉變,見證了‘社區矯正人員’到‘社區矯正對象’稱謂的轉換、‘社區服務’改為‘公益活動’的轉變。”禹州市司法局火龍司法所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的王建輝深有感觸地說,社區矯正更強調修復和恢復社區矯正對象正常社會關系,幫助其順利融入社會的目的任務,實現“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的矯正目標。
河南省司法廳進一步強化社區矯正工作制度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出臺《河南省社區矯正工作細則》,制定檔案文書格式、檔案管理辦法、日常管理計分辦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制定《河南省社區矯正工作業務操作規程》,為全省社區矯正業務開展提供一份全流程的說明書;出臺《河南省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權責清單》,明確權力行使程序,壓縮權力行使彈性;出臺《河南省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獎懲規定》和《河南省社區矯正執法監督辦法(試行)》,健全社區矯正內部監督制約和獎懲激勵機制;制定《河南省社區矯正綜合管理指揮平臺日常計分辦法》,細化考核內容、量化考核標準,實現監管、教育、獎懲相互貫通,為規范執法夯實根基。
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河南省司法廳多次召開全省貫徹實施社區矯正法研討會,邀請社區矯正委員會成員單位負責人以及高校專家、基層工作人員代表一起梳理職責、剖析難題、研究對策、達成共識,指導各地組建專家宣講團巡回授課,舉辦專題集中輪訓60余期,并把社區矯正法納入普法規劃,將每年7月第一周確定為河南省“社區矯正法宣傳周”,組織系列宣傳活動,提升全社會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知度。
“我們將緊盯社區矯正工作關鍵執法環節,嚴格參照工作規范,提升工作質效,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管理,探索社區矯正教育幫扶新模式,積極落實就業指導、困難救助等幫扶措施,幫助其正常融入社會。同時,持續加強社區矯正安全隱患排查管控工作,制定并落實好各項風險防控措施,為平安河南建設作出貢獻。”賀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