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潔 徐偉倫
7月6日,作為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重要組成部分的知識產權與數字經濟發展分論壇在京舉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以下簡稱《工作規劃》)在論壇上發布,從信創、數據交易、互聯網3.0及數字時代新應用場景四個方面分領域細化了相關對接舉措,并結合現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優勢,從實體、程序、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優化了保障舉措,為未來北京市數字經濟司法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據了解,知識產權與數字經濟發展分論壇由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承辦。此次發布的《工作規劃》中指出,要完善集成電路、關鍵軟件、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保護路徑,充分發揮現有計算機軟件、商業秘密及專利等不同保護制度的優勢,形成與核心技術領域保護需求相契合的保護制度。在為信創應用新場景提供法律支持方面,《工作規劃》中指出,在自動駕駛領域,要依法妥善處理相關案件,進一步明確保險制度在該領域的適用規則;在數字健康領域,要充分關注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與醫療健康結合下引發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主動參與規則制定、積極研判法律關系等,進一步推動和規范數字健康行業的有序開展。此外,《工作規劃》還圍繞如何依法穩妥審理數據確權、收集、開放等數據相關案件以及短視頻、直播畫面、人工智能生成物等涉平臺經濟的新客體類案件,提出具體舉措。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院長劉雙玉以“迎接數字挑戰 加強能動司法 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從聚焦數字產業發展態勢,回應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司法需求 ;發揮審判定分止爭職能,強化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推進審判機制改革,探索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路徑三個方面進行了重點介紹。
為加強數字經濟產學研各方的交流互動與觀點碰撞,論壇還特別設置了圓桌對話環節。其間,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院長邵明艷介紹了該院審理涉網絡平臺數據競爭案件的情況。據介紹,海淀法院在審判環節高度重視被訴爬取行為和相關技術問題的查明,通過借助專家輔助人或技術調查官,作為查明事實的重要輔助力量,同時注重以現場勘驗、運行試驗等方式,對核心證據和關鍵事實加以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