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不愿報,群眾訴求解決慢……如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基層治理難題正在逐步破解。
“有事就找網格員”已成當地群眾共識。群眾為何對網格員如此信任?因為巴州為網格員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后援團”。
【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巴州緊盯網格,在黨建引領下搭建服務群眾工作平臺、完善機制,走出一條獨具巴州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搭建“云”平臺 網格添智慧
“您反映的問題已經處理。”近日,庫爾勒市蘭干鄉蘭干村村民阿提坎木·亞森收到一條網格員巴哈爾古力·提力瓦爾迪反饋的信息。
一天前,阿提坎木發現村委會旁的自動取款機出現故障,就將問題反映給巴哈爾古力。巴哈爾古力立即通過微信群向“民情110”平臺發送信息。
當天,蘭干村第一書記陳守航就聯系庫爾勒市農商銀行。次日,銀行技術人員前來維修。
“現在網格員辦事效率高,我們對他們的工作很滿意。”阿提坎木說。
為強化網格化社會治理,巴州建立“網格發現、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末端評價”工作機制,破解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中的難點,釋放網格員工作活力。
巴州網格化服務中心副主任吳寧介紹說,為了讓機制運行更高效,巴州搭建州、縣、鄉三級指揮平臺,推動形成“縱向多級支撐、橫向多元聯動”的網格工作處置閉環,確保涉及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困難訴求、問題隱患全面化解。
目前,巴州各村(社區)網格中心設立“民情110”接收臺,由專職人員負責接收、整理、歸類、分流等工作。網格員發現問題后,以語音、圖片、定位三要素方式將信息上報至釘釘工作群,接收臺工作人員進行后續操作,問題辦結后由網格員反饋給當事人。
“不打字、不錄入、不分類,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巴哈爾古力說。
對網格員來說,最人性化的還是“報告免責”。在巴州,村(社區)不再以問題是否解決對網格員的工作進行考核。“但如果因網格員未按程序上報發現的問題隱患,導致問題升級的,依然會追責。”吳寧說。
“民情110”實行報辦分離,收集信息后由接收人員核實、歸類后規范錄入“巴州市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并向村(社區)第一書記提出辦理意見。按照信息辦理難易程度,通過繁簡分流機制,實行急事急辦、簡事快辦、繁事聯辦,確保群眾反映的矛盾糾紛、困難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2022年4月至今年4月,巴州網格員上報矛盾糾紛、困難訴求、安全隱患等信息117.53萬件,同比增長768%。
全程盯著辦 干事更順暢
網格雖小,卻連著千萬家。
基層一線資源有限,解決問題難度也大。曾經,職能部門多頭指揮、各自為戰,好辦的事扎堆攬工、難辦的事推諉扯皮的現象頻頻出現。
如今巴州網格化服務工作實行雙線吹哨、分流轉辦,上述問題徹底改觀。
“群眾訴求經網格中心后臺分流轉辦后,村(社區)處理有難度的,通過平臺逐級向上匯報,根據基層上報問題,州、縣兩級網格中心可向平級部門單位吹哨,形成工作轉辦單,明確牽頭部門、辦理要求、完成時限。”吳寧介紹。
一般事項由縣市黨委政法委書記、重大復雜事項由縣市黨委主要領導簽批轉辦,州、縣兩級網格中心全程督促盯辦。
特吾里克鎮團結社區是和碩縣的老舊社區,社區住戶多、商鋪多,資源整合難度較大。3月29日23時許,團結社區團結小區5號樓的水管爆裂,給28戶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網格員在居民群中發現情況后立即向社區第一書記匯報,第一書記將情況上報至鎮里。1個小時后,特吾里克鎮向和碩縣網格中心縱向吹哨,縣網格中心橫向協調和碩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清泉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縣興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三方解決。急事急辦。當晚,三方就聯系有關部門上門維修,但維修費用怎么解決又成了問題。
次日上午,包聯團結社區的和碩縣副縣長依布拉音·努爾來到社區,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協調會,分析水管爆裂的原因和解決方案。經協商,決定由住建局承擔單元樓內部管道維修費用,自來水公司承擔單元樓外部管道維修費用。
凝聚“微力量” 服務更精細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系。
社區組織網格員“進圈入群”,傾聽民聲,紓解民意,收集民情。但僅靠專職網格員力量遠遠不夠,群防群治方為良策。
焉耆回族自治縣焉耆鎮友好社區共有15個小區、2900多戶居民,轄區日常事務繁雜,矛盾糾紛較多。
今年3月初,友好社區牽頭,統籌轄區在職黨員、外賣小哥等力量,聘請40人作為兼職網格員,協助社區做好服務工作。
3月21日,外賣小哥胡晉銘成為網格員的當天,就發現金橋小區4號樓一單元門口的井蓋破損,存在安全隱患。他及時將信息上報微信群,專職網格員收到信息后立即告知物業公司,當天井蓋就更換了。
友好社區對外賣小哥實行一月一獎勵,按照上報的信息數量及重要程度,獎勵頭盔、護目鏡、護膝等物品,激發他們參與網格工作的積極性。
目前,巴州有2058名快遞小哥、外賣員等新業態力量作為兼職網格員參與基層服務。
巴州各地紛紛搭建平臺、陣地,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
和靜縣和靜鎮鴻雁社區成立“鴻雁大媽”志愿服務隊,讓熱心群眾在社區發光發熱;尉犁縣尉犁鎮金宇社區的七彩志愿服務隊,有效推進便民服務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博湖縣才坎諾爾鄉將排水、供電等企業的員工納入社區志愿服務隊,實現“群眾一句話,即可辦成事”。
巴州還將各級力量向基層傾斜,目前已形成村(社區)、鄉鎮(街道)、縣市、州四級聯動工作格局。其中,若羌縣將8個鄉鎮27個村(社區)按類型劃分網格,整合黨建、綜治、城管等力量,把75家單位的包聯干部編入村(社區)網格,由村(社區)黨組織統籌各支力量,打造了嚴密有力、高效執行、智慧靈敏的服務體系。
“從面到點,多方聯合,為基層解決各類問題提供了充分保障。”若羌縣委政法委副書記朱鵬飛說。
依托“一張網”,全州一起干。通過健全機制和數字賦能,當地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我們將利用好線上平臺,持續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讓治理與服務更智慧、更精細。”巴州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