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26日聯合發布《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社會捐贈總量約為133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8年的1270億元增長4.72%。
藍皮書稱,2019年,中國志愿服務有質的突破。實名注冊志愿者總數達到1.69億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間為22.68億小時,分別較2018年增長13.9%和3.2%。2019年志愿者貢獻總價值為903.59億元,較2018年的823.64億元增長了9.7%。
但藍皮書同時提出,志愿者數量的增長導致經費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組織在開展志愿服務過程中遇到招募不到合適的志愿者比例有所上升。當地政府和社區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支持,成為志愿服務組織面臨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藍皮書認為,2019年,“科技向善”這一理念繼續迅速傳播和擴散,更廣泛地融入國內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觀和發展戰略當中,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和社會創新項目也開始聚焦于如何運用科技力量有效解決社會問題。
藍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反性騷擾進程仍任重道遠。無論是從具體性騷擾控訴的回應與救濟,還是從國家層面的機制建設,都有著諸多值得仔細分析和反思之處。雖然民法典草案寫入關于防止性騷擾的有關條款,但目前尚未對性騷擾進行明確界定,由此影響了其可操作性。
此外,界定的不明確也不利于提升社會公眾對相關行為的底線的認識,以及對性騷擾事件的有責任感而非消遣性的關注;而正是社會公眾對性騷擾的認識和關注,最終會形成有關的社會輿論環境。這一社會輿論環境極大影響著性騷擾受害者是否能夠勇敢打破沉默,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捍衛自己的權利,而這將最終指示社會整體的反性騷擾進程和社會性別平等方面的發展。(李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