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的隊員正在工作中
這是一群與時間賽跑、與“看不見的敵人”較量的病毒偵探。
他們有著孤勇者一般的“逆行勇氣”,冒著感染風險,零距離接觸病毒,以培養病毒毒株,為后期的疫苗研發、藥物篩選打下基礎。他們有著先進的偵查手段,在實驗室對新冠病毒進行基因測序,追溯病毒源頭,為流調專家追蹤密切接觸者打響“出發”的一槍,及時關上病毒傳播的“潘多拉魔盒”。他們就是山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的隊員。作為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年輕團體,他們的青春之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奏響。
“手握”病毒、“對視”病毒、“環繞”病毒……在山東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實驗室),高度緊張的安靜中,劉倜凝神靜氣開展著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工作。作為山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副所長,他和同事們是離病毒最近的“病毒獵人”。從3月份我省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他和同事們已在抗疫一線持續戰斗了兩個多月。
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初,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卻要“逆行而上”。“我們2020年2月8日開始開展病毒分離工作,面對病毒,說沒有心理壓力那是假的。當時一切都是未知,我們心里也會時常‘打鼓’,怕哪天不小心被感染了。但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干事創業總要有人去干,我們的風險換來的是市民的平安。”劉倜說。
BSL-3實驗室是在負壓狀態,普通人在這種狀態下可能會感到頭暈乏力,甚至休克。但隊員們不僅要長時間地待在實驗室,而且必須全神貫注,因為一不留神,就可能影響結果,甚至造成實驗室感染。同時,他們每天進入實驗室需要進行生物安全三級個人防護:戴上N95口罩,穿上兩到三層防護服,還要戴上幾斤重的正壓式呼吸器,防護服穿上后衣服很快就會濕透,每次實驗過程至少需要4個小時,脫下防護服,堪比洗過一次“桑拿浴”。
14名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隊員都需要有一雙“火眼金睛”。病毒需要在活的細胞上才能生長,將病毒接種好后,隊員們需要一直盯著顯微鏡下的細胞細心觀察。如果病毒進入細胞里面擴增了,細胞肯定會產生病變,表現就是細胞會脹大變圓。接種的每一個樣本,他們都像照顧嬰兒一樣,每日悉心觀察、檢測、傳代。即便自己的雙眼已經盯顯微鏡盯得酸痛。
目前,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已成功分離出多種變異毒株,為后續的新型冠狀病毒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快速檢測試劑的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團隊還在繼續對輸入病例或本土病例開展病毒分離工作,同時利用分離到的病毒與我省的多個科研團隊開展科研合作、藥物篩選和試劑驗證。由于卓越的技術支持工作,山東兩家企業生產出新冠肺炎病毒抗原試劑,在國內占了一席之地。
山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隊員的另外一項重要工作則是新冠病毒全基因測序。“基因測序就相當于為新冠病毒做了次親子鑒定。”劉倜介紹,通過檢測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再將這個序列通過算法與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可以初步判斷該份樣本地域來源。將序列與既往病例序列進行比對,如果序列在同一進化樹分支上,則可以判斷這些病例來自同一傳播鏈或傳染源。
在本輪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冠病毒全基因測序像一支“奇兵”,成為陽性病例流調工作的有效補充,使得一樁樁疾病傳播的“無頭公案”慢慢捋出了頭緒。濟南市民都還記得,4月10日,濟南市槐蔭區報告1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為在濟南市兒童醫院就診人員入院篩查檢測時發現。在流調中,孩子到底是在哪個環節被感染的最初一直是個謎題,正是新冠病毒基因測序的應用,隊員們發現這例陽性無癥狀感染者病毒毒株基因測序為奧密克戎BA.2,與濟南市建筑工地疫情首發病例同源。這使得后續的流調工作順利進行,揪出了該病例染病的“真兇”。
在山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的技術指導下,全省16市都已能獨立開展新冠病毒全基因測序。目前山東新冠病毒基因測序能力在全國位居第一。
若能護你歲月靜好,疾控人甘愿負重前行。這真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包括山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新冠病毒分離測序隊在內的全體疾控人正在日夜奮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