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漁家虎頭服飾
還有幾天,就要跨進壬寅虎年了。“金虎”駕到,非遺祝福。在山東省的非遺項目里,比如年畫、皮影、剪紙、泥塑、布玩具等,還有民間舞蹈、戲劇中都能看到虎元素、虎形象,項目非常多,而且大都喜慶可愛。
○楊家埠木版年畫○
過去,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貼年畫,這也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過年元素之一。山東省出產的年畫,濰坊市楊家埠木版年畫肯定是最有影響的。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聞名遐邇。每年春節,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都會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現之后,馬上就能夠在年畫中反映出來。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于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楊家埠木版年畫中以老虎為主題的有《山林猛虎》《鎮宅神虎》等。○山東皮影○
山東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傳系河北灤州傳入,是一種一人操縱一人伴奏的藝術表演形式,流行于棗莊、臨沂、濟寧、青島、煙臺一帶。山東皮影影人造型簡樸、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多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傳說,唱腔主要是柳琴調。
在山東流行的皮影戲中,《武松打虎》比較有名,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一出戲。戲中的老虎具有卡通化特點,動作夸張,很有氣勢。
○聶家莊泥塑○
聶家莊泥塑被稱為高密三絕之一,相傳始于明代隆慶、萬歷年間。聶家莊泥塑因其造型憨樸、著色濃艷,在全國泥塑中別具一格。
“泥塑叫虎”是聶家莊泥塑的典型代表,老虎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涂朱筆大“王”,既威風凜凜,又嬌艷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嘯聲發出,頗具特色。目前全國傳統泥塑中,高密的泥塑是唯一能叫的。
○濰縣布玩具(布老虎)○
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布老虎有著天生的魔力,只要看到它,立馬能勾起童年的記憶。
濰縣布玩具是濰坊地區原生態的民間藝術,樣式主要有布老虎、獅子、牛、羊等動物造型。各種動物的藝術形象,都“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著作者以玩具表現完整的形式美與和諧的藝術美的強烈愿望,以求達到神似勝于形似的藝術境界。
○微山漁家虎頭服飾○
微山漁家虎頭服飾系列主要包括布老虎、雙頭虎、布老虎枕頭、虎頭襻子、虎頭鞋、虎頭帽等,是集民間繪畫、刺繡于一體的傳統手工技藝。這些風格迥異的藝術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構圖簡練,配色明快,繡工精致,針腳細膩,不僅融入了漁家婦女豐富的思想感情,還承載著她們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和美好祝福。○斗“火虎”○
“火虎”表演是由鄒城市太平鎮平陽寺村村民根據普通的舞獅表演和漢族民間的禮花筋表演綜合演變而創造,使用火焰來裝飾猛虎,至今已有120余年的歷史,現今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熱烈喜慶、扣人心弦的漢族傳統舞蹈表演形式。
○虎斗牛○
虎斗牛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舞蹈,相傳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清朝末年,利津縣城大北街村把“耕牛救主”的傳說以民間舞蹈的形式表演了出來,并取名為“虎斗牛”,一直傳演至今。不斷完善的“虎斗牛”成了黃河口獨有的民間舞蹈節目,它由“餓虎尋食”“虎猴相戲”“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組成,情節生動,主題鮮明,場次清晰,結構緊湊。
○鹽垛斗虎○
鹽垛斗虎起源于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鹽垛村。每年過年,家家戶戶爭相聘請斗虎表演隊到自己家門口表演,圖個吉利平安,圖個一年風調雨順。斗虎道具造型夸張而不失真實,民俗特點突出,藝術特色鮮明。表演中,持釣魚鞭者可視老虎轉圈空隙,進行即興表演,演出過程中可穿插滑稽高蹺、旱船、衙司觀虎等表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