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月18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藥監局負責同志等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記者了解到,2021年完成省級檢查5163家次,比前兩年之和還要多,藥品抽檢合格率達99.8%,我省首個疫苗獲批上市,全省114個新產品獲批上市、居全國第二位,辦案量1.5萬余件、居全國第一位。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副書記、省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于濤介紹,《若干措施》共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三部分。我省提出,要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科學、高效、權威的藥品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藥品監管工作科學化、法治化、現代化、智慧化水平,全力打造藥品安全示范省,更好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其中,針對服務企業發展能力不足,提出了健全“創新通道”“快捷通道”和“常規通道”行政審批機制、對創新產品和重大項目實施優先審評審批、實行重點園區聯系點制度、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在山東實現產業化的Ⅰ類新藥最高給予2000萬元綜合性后補助經費支持等措施,鼓勵醫藥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助推更多新藥好藥上市。
針對我省審評審批機構、人才和標準等方面的不足,制定了完善法規制度體系、提高審評審批能力、完善中藥審評審批體系等三項重點任務,創新提出了優化相關審評機構設置、組建審評專家委員會、推動設立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審評中心山東創新服務站、培育中藥重點實驗室、健全省級中藥標準體系等措施。
省財政廳總會計師單衛國介紹,近年來,省財政廳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自2019年全省藥監系統機構改革以來,省財政廳累計籌集中央和省級資金6.34億元,圍繞藥品安全抽檢、提升藥品監管能力等方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
單衛國表示,省財政廳將深入貫徹落實《若干措施》精神,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立足我省藥品監管實際,聚焦藥品監管審評審批、執法辦案、檢驗監管等方面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標準、加大投入、強化監管,全力支持我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其中,將支持創新藥品研發,繼續鼓勵我省醫藥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在我省實現產業化的Ⅰ類新藥,最高給予2000萬元綜合性后補助經費支持。
省藥監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濤介紹,我省率先在全國構建了“1+6+N”執法體系,成為全國藥監系統藥品執法辦案體系最完備的省份之一。“1”是65名參公編制的省藥監局執法監察局,由其牽頭抓總;“6”是6個全員執法的區域檢查分局,作為有力補充;“N”是市縣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部門,作為主要依托,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協調、執行有力的執法辦案新機制。
近年來,我省緊盯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行為,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藥品執法“雷霆行動”和嚴厲打擊涉疫情違法行為、制售假劣藥品等一系列專項行動,頂格處罰率和公開曝光率均達到100%。2021年,全省藥品辦案數量在2020年位居全國第二的基礎上,同比增長49.14%,辦案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省藥監局執法監察局被表彰為“全國市場監管衛士”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