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生活、貿易、科研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準確可靠的計量。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計量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賈峰說,近年來,省市場監管局把計量納入各市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建立山東省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推動計量協同共治和改革創新。全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企事業單位最高計量標準12145項,位居全國首位。
同時,全省大口徑流量計量、蒸汽計量、電能計量、醫學計量、化學計量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圍繞服務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能制造、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新建高水平無線電、聲學、光學、長度、力學、熱學類計量標準160余項。制定實施地方計量技術規范45項。基本建立了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計量標準體系。每年平均檢定、校準各類計量器具700萬臺件,其中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00余萬件,為各類市場主體免收強制檢定費用3.2億元。
只有測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測得準、才能造得精。圍繞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和產業基礎優化升級,大力推動計量與產業深度融合。在節能家電、碳纖維復合材料、核電核島裝備、環境監測儀器、高速列車等產業領域建設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5個,位居全國第二位。在氫能、冶金、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水資源裝備等產業領域建設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7個。建立產業計量測試聯盟5個。扎實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累計幫扶中小企業1.6萬余家,著力解決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計量測試瓶頸問題,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準確可靠的能源資源計量數據,是節能降耗的基礎依據,能耗雙控、控制“兩高”離不開能源計量數據的采集與運用。我省對1535家用能單位開展能源計量審查,全省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達標率達到100%。全省6家企業入選全國能源資源計量示范項目,18家企業成為全國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
持續組織開展醫療衛生單位、眼鏡制配場所、集貿市場、餐飲單位、加油站、糧食收購領域等計量監督檢查,開展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專項抽查,全面落實計量投訴舉報24小時回應機制,依法打擊計量違法行為。全省監督檢查涉及民生的醫療衛生、眼鏡制配、貿易結算用計量器具31.2萬臺件,查辦各類計量違法案件1017起,以精準計量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青少年視力健康,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下一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將把握好計量量子化變革的重大機遇,填補新一代信息制造業、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計量標準空白,新建、改造、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400項以上,制定發布計量技術規范30項以上。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戰略,提升碳計量支撐能力,實施碳計量重點工程,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標準體系,促進碳排放實測技術研發和應用。扎實推進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能源計量審查,實現全省1753家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全覆蓋。繼續推動智能電能表狀態延期輪換工作,加強汽車充電樁檢定方法技術研究和應用,促進節能降耗和綠色發展,服務實現“雙碳”戰略目標。
同時,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強水資源計量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氫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磁懸浮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內燃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核電核島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推動計量測試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黃河水資源節約利用和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省還將深化計量“放管服”改革,簡化計量行政許可事項,加強計量法制監管,強化用于貿易結算、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環境監測計量器具的強制檢定管理,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和健康安全。持續開展民生計量專項行動,制定出臺數字指示秤和加油機管理辦法,嚴厲打擊計量作弊、缺斤短兩、凈含量不足等違法違規行為,重點組織開展醫療機構、眼鏡驗配場所、集貿市場、糧食收購、加油機以及定量包裝計量專項檢查,常態化開展“計量惠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