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大運河德州段全長141公里,包含衛運河與南運河,其中德州段南運河是隋朝修建的永濟渠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大運河27處世界文化遺產河道之一。
因為與黃河故道交叉,山東段大運河一直飽受泥沙淤積的困擾,在汛期挾帶泥沙的衛運河水,進入南運河狹窄彎曲的河道,極易發生淤堵。明朝永樂年間,四女寺開鑿了減河,并建設了南運河上的第一個減水壩,為南運河分洪疏浚。
從空中俯瞰,衛運河通過四女寺水利樞紐后被一分為三,其中較窄的河道是南運河主航道,另外兩條較為寬闊的是岔河和減河。
1958年,為了配合內河航運的發展,四女寺建設了進洪閘、節制閘、船閘等一系列設施,終于成為了一座現代化水利設施。現在,歷經百年風雨的四女寺水利樞紐繼續守護著大運河。
閃電新聞記者 劉振 攝影 蘇孟雨 李斯潼 武城融媒 郭凱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