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解讀《關于加強農村養老工作的指導意見》。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對“十四五”期間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整體規劃,農村養老是重點任務。為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省民政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村養老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基本服務制度等8個方面,提出推進農村養老的27條具體措施。
根據《意見》,各級要將農村養老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基層社會治理重要內容,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市、縣要建立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相適應的領導體制,細化工作任務,加強督導檢查;鄉鎮(街道)黨(工)委和村級黨組織要加強黨建引領,將農村養老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內容,推動工作落實落細。
在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方面,將集中圍繞五個方面開展:一是完善特困老年人供養服務制度,確保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實現應養盡養、愿進全進。二是落實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確保規范及時足額發放。三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經濟困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托養服務。四是健全留守老年人巡訪關愛制度,逐一明確幫包責任人,落實關愛服務措施。五是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要求2025年底前16市全面建立制度。
《意見》還提出,要健全覆蓋縣、鄉、村、家庭的四級養老服務網絡??h級層面,每個縣至少建有1處以提供失能特困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敬老院。鄉鎮層面,積極發展具備集中供養、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功能農村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村級層面,大力發展農村幸福院等為老服務設施。家庭層面,支持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組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同時,積極督促贍養人依法履行贍養義務,鼓勵各地設立孝德基金,組織開展“五好家庭”“最孝兒孫”“最美兒媳”等選樹活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開展公益性養老護理技能培訓,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實施家庭適老化改造,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
在提升養老機構照護服務能力和醫養康養結合水平上,《意見》要求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按照“宜公則公、宜民則民”原則,推進敬老院社會化改革,促進服務質量提升。同時,積極推廣鄉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模式,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對鄉鎮衛生院開展養老服務的,與養老機構同等享受資金補助政策。鼓勵醫療機構建設支持農村醫養結合的遠程醫療服務中心,并通過家庭病床、上門巡診、家庭醫生簽約等方式,提供居家醫療服務。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齊靜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