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個月25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HBCD(六溴環十二烷)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新黃河記者從11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8家企業的HBCD生產線全部拆除完畢,生產企業停止銷售HBCD,HBCD庫存清零。
11月11日,正值《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對我國正式生效17周年之日,2021年也是國際社會達成并簽署《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20周年。《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是繼《保護臭氧層公約》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后,人類社會為保護全球環境而采取的第三個具有強制性要求的國際公約。我國于2001年加入公約,作為首批簽約國,為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危害采取了有力行動。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HBCD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我國是公約173個生效HBCD修正案的締約方中唯一還在生產使用HBCD的國家。因此,落實好HBCD履約任務,既是落實我國對國際社會的政治承諾,也是保障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和改善人民健康福祉的必然需求。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管言明介紹,山東是HBCD生產和加工使用大省,全國2.8萬噸的HBCD產能全部在我省,有8家生產企業,還有110家使用HBCD生產珠粒和使用含HBCD的珠粒生產保溫板的企業,也是全國最多。
近年來,山東逐步壓縮HBCD的生產和使用,直至最后的淘汰。目前,我省HBCD淘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8家企業的HBCD生產線全部拆除完畢,生產企業停止銷售HBCD,HBCD庫存清零。10月12-13日,省生態環境廳專門對生產企業關停情況逐一進行了現場核查和調研。
今年5月以來,山東省HBCD使用企業采取訂單式生產模式,使用量逐漸減少。截至目前,全省110家使用企業已基本停止使用含HBCD的原料和銷售含HBCD的產品。
山東還積極爭取資金支持企業轉產。今年4月,我省成功申請了“全球環境基金——提高泡沫行業環境績效:中國HBCD淘汰與管理項目”,9月項目正式啟動。我省作為項目示范省,將在阻燃、建筑材料等行業開展技術示范活動,以促進HBCD在生產和使用領域的淘汰替代,加強全省包括HBCD在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管能力。同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指導幫助企業申請成為HBCD停產、轉產示范企業,截至目前,共有3家HBCD生產企業成功申請為停產示范企業,2家生產企業成功申請為轉產示范企業,將獲得共計約195萬美元的全球環境基金贈款支持。
“我省提前3個月關停拆除HBCD生產線,提前2個月停止使用含HBCD的原料,為我國兌現向世界的莊嚴承諾、展現大國形象奠定了基礎、贏得了主動。”管言明說,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還將加強現場督促指導,11月底前,將含HBCD的原料、產品及廢物全部清零。省生態環境廳將適時開展現場督導,鞏固履約成果,預防違約風險。同時加強含HBCD廢物的環境監管。組織各市生態環境部門對涉HBCD企業開展排查,對違反規定的庫存、原料、產品,督促企業嚴格按照危險廢物進行處置。2021年12月25日后,聯合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非法生產、使用HBCD的行為。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