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10月11日-15日在云南昆明舉行。在這場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上,山東以線上展區的形式參展,著重展示全省和黃河三角洲、泰山、昆崳山、南四湖、貝殼堤島、蒙山、大天鵝之鄉榮成等7大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向全世界宣傳推介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是亮相展示,更是交流學習、鄭重表態。保護與發展如何實現共贏?作為沿海經濟大省的山東,一直在探索,致力于為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會經濟協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縱觀歷史,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人類的發展也無從談起。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最早一批締約國,我國一直在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完善政策法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立國家公園體系、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不斷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積極履行國際公約義務……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參與度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
山東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涌現出黃河三角洲、昆崳山、長島、南四湖等一批保護成效明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區。目前,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錄的動植物物種由2234種增加到2429種,膠東僅存的狗獾種群數量穩步提升,野生梅花鹿在野外監測中被重新發現。
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在這場大會上,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山東8個地區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均居全國第二位。蒙陰縣作為同時擁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兩項稱號的縣區,在論壇發言中分享了當地如何以生態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讓群眾盡享“兩山”轉化紅利的發展路徑。“美麗資源”變“美麗經濟”,山東在具體實踐上已積累不少經驗,綠色GDP正在全面提升縣域綜合競爭力。
這些可喜的變化是山東多年來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成果,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但也應正視,在全球物種加速滅絕,生物多樣性不斷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的國際大形勢下,山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的整體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并無矛盾。找到二者協調推進的平衡點,需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杠桿,撬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金山銀山成色更足。在相關部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的同時,還可通過項目資助、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等形式,激勵企業、社會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咨詢服務、違法監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動,形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強大合力。(大眾日報記者 陳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