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如何讓‘孔雀東南飛’的人才回流西安,是老城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西安市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管委會主任林原如是說。
在內地很多城市,老城區往往是經濟發展成熟度較高的區域,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其發展空間受限、傳統產業發展停滯、歷史文化傳承褪色、社會服務功能不完善等問題逐漸出現,面臨著變革的苦惱。
近年,老城區的轉型升級為西安官方所關注,從當地新城區打造“文化創意科技產業集聚區”,到碑林區“校地合作+創新驅動”,再到蓮湖區發展“眾創空間”,系列舉措凸顯了西安老城區“再城市化”的探索與實踐。“創新驅動”成為老城區“抗衰老”的關鍵元素。
西安高校與科研院所資源豐厚,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西安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的布局日益擴大,“校地合作”逐漸成為當地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大學是城市的大學,城市是大學的城市,城區與大學相互融合、共榮共生。”西安市碑林區委書記劉其智表示,未來,碑林區還將探索“飛地”“離岸孵化”等協同創新發展模式,最終實現校地融合、科教融合、產城融合形態。
據統計,西安市碑林區每平方公里單位面積產值43.39億元(人民幣,下同),位居西北第一。
人工智能、基因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為代表的“硬科技”是近年來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名片”。在此背景下,老城區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保持高質量發展?
“西安高校多,人才資源豐富,科研能力強,性價比很高。”西安多普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修智坦言,公司落戶于此可以近距離與高校實驗室、老師合作,同時,位于老城區的工作地點使得員工生活便利,也促進了人員的穩定性。
因為人才的“西引力”,王修智放棄了北京、深圳等拋出的“橄欖枝”,將公司落戶在西安。2021年,該公司預計銷售額過億元,員工人數超200人。
正如林原所言,人才帶來了技術的突破和成果的轉化。一系利場景的應用,培育了一條條產業鏈,也激發出老城區的新活力。
2021年3月,西安發布《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提出重點保護歷史城區及城址環境、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筑。這也給老城區的發展與轉型提供了指引。
“碑林區在老城區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形成了環大學發展模式,有示范引領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勝認為。
經過8年的開拓與發展,碑林區“大學創新--科技創業--新型產業--產城融合”的創新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環大學產業帶已發展成支撐帶動碑林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目前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街區。
“在產業轉型、城市有機更新的背景下,以智慧教育、健康養老、文商旅融合、數字創意等為代表的服務型消費,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這些都是碑林區的優勢所在。”西安市碑林區區長馬翔表示。 (記者 張一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