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連云港開發區中云街道辦事處來了一位行走不便的老人,“韓書記,我要給疫情防控工作捐款!”說完,老人將一疊錢交到了街道黨工委書記韓艷手中。考慮到老人家中并不富裕,韓艷推辭再三。老人流著眼淚說,每天看著那么多人為了抗擊疫情奔波,特別心疼,“我歲數大了,幫不上忙,這1萬元錢是我的一點心意,請你們無論如何也要收下。”
這位老人叫魏引忠,今年68歲,是一位果農。采訪時,記者在當地半山腰的一處桃林,見到了魏大爺。老人家中十分儉樸,由幾個小板房搭建起來的住所,石頭堆了一個小圍欄,成了一個小院子,帆布篷搭起了一個簡易廚房,里面用的是土炕和柴火。幾只小狗、小兔、鴨子是老兩口每天的“知心人”。多年前,魏引忠曾經在采石場工作過,在一次意外受了重傷留下后遺癥,無法正常走路,喪失了大半的勞動力。傷好以后,夫妻倆就在焦莊山上承包了一片荒地,種了十幾畝桃樹,就在附近搭起小板房住了下來。
提起桃林,魏大爺來了精神,“這一片,本來都是荒地,我們倆就自己,一點一點種出來的”。伺候桃林,魏大爺是個專家,打藥、剪枝、采摘,老兩口自己打理這片桃林,每年能掙個幾千塊,維持家里生活。
魏大爺的老伴孔大媽說,疫情發生后,他和老伴每天關注全國疫情防控,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前線抗擊疫情,兩位老人覺得很揪心。特別是魏大爺,每次看到關于疫情的報道時,難過得飯都吃不下,還在一旁抹眼淚。所以,老兩口一致決定,捐贈1萬元用于抗疫。
記者問起捐款會不會影響老人自家生活時,魏大爺一臉驕傲地回答:“不會不會,我們在山上,小菜園里什么都有,吃飯也簡單,花不了什么錢。”魏大爺說,希望這次疫情能夠趕快過去,大家都平平安安。
無獨有偶,2月6日下午3點左右,一位七旬老人來到連云港高新區花果山街道辦事處,他拿出一疊百元大鈔表示要捐贈用于街道購置口罩等抗疫急需的物資。老人的舉動讓辦事處工作人員十分感動,連忙讓他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他連忙搖搖手說,不需要不需要,把錢交到工作人員手中就匆匆離開。
為了尋找這位老人,花果山街道在街道微信群里上傳了老人戴口罩的照片,沒想到被大村村黨總支書記蔡新江一眼認出。通過蔡書記,記者聯系上了這位老人。
老人名叫蔡中華,是花果山街道大村村民,和兒子、侄子共同創立了一家創客公司。這次捐款是因為蔡中華老人的兒子蔡悅通過網絡了解到目前疫情情勢嚴峻,物資短缺,想為家鄉防疫工作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他向蔡中華老人提出,“爸,咱們也給街道捐點款吧,為家鄉抗疫工作做點貢獻!”,蔡中華老人和兒子一拍即合,老人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就應該為國家、為家鄉做點什么。記者 張凌飛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