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私家車普及率攀升,“停車難”成為不少居民住宅小區面臨的問題。中新天津生態城黨委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走出一條“由社區黨組織監督、居委會牽頭、居民普遍參與協商議事”的自治之路,有效推動雅境園和新新園小區解決“停車難”問題。
和韻社區新新園小區現有住戶800余戶,小區里除了有896個平面車位以外,還有165個機械車位。機械車位中,81個已分配給相關業主,剩余84個由開發商自持。機械車位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受制于空間限制,機械車位對可容納的車身尺寸有一定要求,太長太高的車型無法適應標準機械車位,給相關業主帶來不便。居民們希望能夠將機械車位改造為平面車位。
車位改造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并非易事。車位怎么改、由誰來改、費用從哪出?一連串的問題擺在面前。面對問題,社區黨委、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這“三駕馬車”形成合力,先后召開社區大黨委會議、物業聯席會議、居民議事會共計20余次,研究機械車位改造方案。經研判分析,改造后可劃出99個平面車位,可滿足81個業主停車需求,開發商車位自持數量將減少到18個。如果不改造,開發商自持的84個機械車位一直空置,每年要向物業公司繳納10萬余元管理費;改造費用需40余萬元,改造后管理費就可免繳,且剩余的18個車位還可出售或出租,開發商2至3年就能收回投入成本,具有可操作性。
隨后,生態城社會局、建設局,以及和韻社區黨委,與開發商召開座談會10余次,共同勸導開發商對車位實施改造。經反復溝通,2020年底開發商終于同意出資,將機械車位改造為平面車位。
為確保改造施工順利進行,和韻社區協調商業街和動漫園車庫管理單位,為施工期間業主車輛提供短期優惠的車位租賃服務,并提前向業主發放《施工告知書》。5月15日,改造工作正式啟動。7月1日,改造全部完成,平面車位正式投入使用,得到了小區廣大業主高度評價。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黨和政府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生態城黨委將持續探索創新基層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模式,全力推進“黨建+民生”和“黨建+治理”工作,不斷深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努力打造生態、智慧、幸福城市的社區治理樣板。(記者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