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立企業1913家(其中外資企業35戶),新增企業3197家;新簽約落戶項目62個,投資總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1.65億美元……
中共廣西欽州市委書記、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工委書記許永錁28日用一份“數字報告”,交出了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成立一年來的“答卷”。
擁有1400年歷史的欽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在中國宋代就設有“博易場”。彼時的“博易場”是專門設在西南邊境地帶,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和東南亞各國的交易市場。也是從那時起,欽州開啟了最早的國際貿易,與東南亞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往來。
2019年8月,廣西自貿試驗區獲批成立,實施范圍119.99平方公里,涵蓋南寧、欽州、崇左三個片區。其中,欽州港片區是廣西三個片區中唯一臨海、面積最大的片區,占廣西自貿試驗區面積近一半,新一輪對東南亞的“博易”就此展開。
“國家和自治區對欽州港片區寄予厚望,片區也是欽州發展所在、改革所在、希望所在。”許永錁指出,該片區是欽州對外開放的前沿和窗口,工業占全市60%,重大產業項目幾乎都在此布局,可以說是“欽州港片區勝則欽州勝”。
“欽州港片區的定位是加快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門戶港、向海經濟集聚區和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區。”許永錁介紹,成立一年來,欽州港片區抓調查研究和制度創新,對標國際優化優化營商環境,累計完成改革試點任務的55.3%,其中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系統集成改革創新、進口植物產品“分類管理”新模式、土地征收“凈地交付”新模式、承諾制全覆蓋審批新模式等4項作為全國“最佳實踐案例”上報商務部。
與此同時,欽州港片區加快布局向海經濟集聚區,推動市園一體化發展,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保障。
“廣西自貿試驗區最大的特點是面向東盟,欽州港片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中馬‘兩國雙園’。”許永錁介紹,為用好這一平臺優勢,欽州港片區突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先行先試,不斷強化中馬“兩國雙園”合作,專門設立了聯合理事會秘書處(對外合作交流局),深化“兩國雙園”日常聯絡和互動發展,支持燕窩、榴蓮、棕櫚油等馬來西亞優勢產品貿易。目前已有12家中外燕窩企業入駐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基地年加工燕窩能力可達500噸、產值100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欽州港片區還投資15.6億元人民幣,建設馬來西亞中小企業集聚區,為馬來西亞企業入駐提供產業服務平臺。
得益于廣西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以及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欽州保稅港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三個國家級開放平臺優化整合。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欽州市內的高星級酒店工作日入住率常常爆滿,多是前來洽談考察的中外客商。
許永錁告訴記者,當前欽州港片區正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僅是2020年上半年,當地簽訂“三企入欽”招商合同項目已有84個,總投資256.3億元人民幣。
經過一年的先行先試、探索實踐,欽州港片區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對標國內其他先進自貿試驗區,許永錁坦言,“我們的差距仍然較大,困難問題不少”。
隨著欽州港片區項目入駐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要素保障不足的矛盾日益明顯,用海指標不足已嚴重制約該項目推進。與此同時,欽州臨港產業集聚度較低,產業布局還有待優化。臨港新城也剛起步,產城融合度不高,需要與市區聯動,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設施。
為推進欽州港片區建設,許永錁表示,下一步,欽州將從政策、改革創新權限、資源要素保障等方面著手,依托“兩國雙園”機制推動先行先試,探索建立與東盟合作新模式新機制,構建高效便利國際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探索建設中馬“兩國雙園”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試驗田。
同時,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欽州將加快構建“雙向”開放格局。對內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灣灣聯動”;全面對接海南自與貿易港,加快協同創新。對外加大面向東盟的開放合作和投資貿易,發揮利用自貿試驗區優勢,探索打造有特色的消費品會展品牌。(楊陳 林潔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