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蘋果公司的混合現實(MR)頭顯設備距離上市更近了一步。
當地時間3月26日,據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稱,蘋果公司上周在總部史蒂夫?喬布斯劇院向公司約100位高管展示了其MR混合現實頭顯設備——蘋果數年來最為重要的一款新產品,結合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
古爾曼表示,蘋果進入混合現實領域的努力需要數年才能看到成效,該公司希望頭顯設備能遵循蘋果智能手表的發展軌跡。
文章提到,頭顯設備向這群被稱作“Top 100”的高管進行了演示,這意味著其在6月公開發布之前立下了一座“重要里程碑”。對于混合現實團隊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圍繞繼iPhone、iPad、Mac和Apple Watch之后下一代主要平臺來召集領導者的機會。
文章透露,這并不是“Top 100”第一次看到頭顯設備。自2018年以來,蘋果公司的技術開發團隊每年都會謹慎地向公司高層展示該產品,本次展示不再像此前那般低調,而是選擇在史蒂夫?喬布斯劇院舉行,這也表明其公開宣布的日子已經臨近。
“演示非常精美、炫目,并且令人激動,但許多高管都清楚,蘋果公司在進軍這個新市場時面臨的挑戰。”文章表示,蘋果公司的Mac、iPod、iPhone、Apple Watch和iPad等產品,其實是對消費者已經十分熟悉的產品做了優化。相比之下,混合現實融合了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仍舊是一個新興領域,蘋果必須向消費者解釋,他們為什么需要這樣一款頭顯產品。
此外,從產品自身來看,該設備的起價或將高達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萬元),卻缺乏明確的“殺手锏”應用程序,還需要每隔幾個小時更換一次外部電池,同時有測試人員認為其某些設計不合理。
基于上述原因,蘋果公司的高管們“在公司內部采取了一種現實的態度”,認為“這不會是一款發售就熱賣的產品”,可能會遵循與Apple Watch類似的發展軌跡。高管們預計,隨著改款頭顯的迭代以及低價版本的推出,消費者的興趣會逐漸濃厚。
文章透露,蘋果正在準備一款成本減少一半的版本,以及一款性能更高的版本,這兩款產品都將在首款頭顯發布后的兩年內問世。此外,蘋果相信其頭顯產品第一年的銷量將達到約100萬臺,以3000美元計算的話,即30億美元的營收,但由于設備成本高昂,其利潤將幾乎為零。
去年12月份,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推特發文稱,其最新調查指出,因為“軟件相關問題”,蘋果混合現實頭顯設備可能會推遲到2023年下半年才量產出貨,郭明錤還預計蘋果頭顯2023年的出貨量將少于50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