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京報訊(記者 趙敏)近日,一則“校友未兌現1100萬元捐贈被母校起訴”的消息引發關注。3月14日晚,當事人吳幽回應“諾而不捐”事件稱,當初捐贈未履行是因為簽合約后不久,比特幣合約爆倉,數字資產幾乎歸零,之后名下基金所投項目出現流動性危機無法退出,最終導致無錢履約。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中國礦業大學08級校友吳幽,在2019年4月學校110周年校慶之際,曾承諾捐款1100萬,并與學校簽訂捐贈協議。2022年8月,吳幽因未支付捐款,被礦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起訴。之后吳幽仍未履約付款,于2023年2月21日,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對吳幽發出限制消費令。
吳幽表示,他最早提出捐贈價值1100萬人民幣的比特幣給母校,但學校表示沒法接收比特幣,數字貨幣也沒法作為捐贈量化的標準。于是吳幽決定捐贈1100萬人民幣給學校,并在校慶前夕到學校簽訂了協議。
對于后來沒有履行捐贈的原因,吳幽說,2019年4月中旬,在簽訂捐贈協議之后不久,他的比特幣合約爆倉,虧損嚴重,數字資產幾乎歸零。同時,在做出捐贈決定后的幾年時間里,其名下的鏡湖基金所投的股權項目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無法退出,鏡湖資本業務艱難維系,其個人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難。
吳幽稱會將1100萬捐款落實到位。他表示:“盡管我現在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但在這里我向大家保證,我會堅定不移地履行我的責任,想盡辦法把1100萬的捐贈款落實到位。”吳幽表示因捐款事件引起了輿論巨大反響,他向受到影響的學校、校友、公眾以及家人、同行道歉。
編輯 劉倩 校對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