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純白幕布后,晃動兩個人物剪影,一上一下,靈活翻飛,配著說唱結合的詼諧對話,“80后”濟南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李娟將一場皮影戲搬上直播平臺,屏幕前的觀眾以“點贊”“比心”等方式為她鼓掌。
入“云端”直播、到線上開課、去夜市“出攤”、赴街頭展演……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非遺文化傳播和實踐活動的影響,山東非遺傳承人以多種形式升級非遺傳播業態,開啟跨界融合,線上線下聯合激發傳統非遺活力,刺激文旅經濟復蘇。
6月以來,一場推動非遺傳承傳播的“智慧革命”在山東悄然掀起。從啟動非遺線上“云”展會活動,到直播帶貨推銷非遺文創產品,再到展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影像,“互聯網+非遺”“新媒體+非遺”成為了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非遺活態傳承、創造性轉化的有益實踐。
李娟告訴記者,盡管今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工作室的演出被全部取消,沒有任何收入,但疫情能阻斷活動,卻中斷不了創作。“這段時間,我就全身心在家搞創作,通過錄制或直播的形式在網上表演《隔空擁抱》《億心戰“疫”》等新作品。”
在非遺購物節上,市民下單購買非遺產品。(資料圖) 趙曉 攝
“時代和社會環境在發生變化,借助網絡媒體和電商平臺推廣皮影,也是我們發展的新方向。”李娟說,目前,工作室正在創新劇目,打造“皮影脫口秀”,根據現代人的藝術審美改進皮影戲,同時開發皮影DIY體驗材料等周邊產品,研究燈光設計、視頻剪輯等新技術,讓傳統非遺能“活”起來、傳下去。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打斷了濟南泥塑“兔子王”傳承人楊峰參加春節民俗節會活動的各項計劃,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兔子王”的“七十二泉”系列創作中。
“雖然行動被限制,但思想和創意可以繼續活躍,研究新作品、打磨技藝,為疫情過后的非遺傳承積蓄力量。”楊峰在受訪時說,目前,濟南線下非遺傳承工作逐漸恢復,他也與相關單位團體進行對接,摸索線上推廣“兔子王”的途徑。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上,山東創意推出非遺購物節、文創及非遺產品直播帶貨活動。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劉朋鑫認為,這既是非遺保護傳承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一次創新實踐,也是對非遺扶貧工作、非遺產業發展的一次有力推動。據不完全統計,山東已有400多名非遺傳承人、738家店鋪、上萬種特色非遺產品匯聚各電商平臺,參與了非遺購物節活動。
劉朋鑫說,利用網絡平臺展示非遺傳承成果、普及知識、推介產品,將讓非遺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讓民眾共享非遺保護成果。“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各地逐漸放開復工復產復市,非遺也要有序復蘇,以新的業態形式和傳承傳播手段,謀求更長遠地發展。”(趙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