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衛組織更新應對輻射和核緊急情況藥物清單,普通人需要囤藥嗎?
(資料圖片)
答:世衛組織近期發布的應對輻射和核緊急情況的關鍵藥物清單,是自2007年世衛組織頒布國家輻射應急儲備發展報告以來最近一次更新。
網絡上有不少人制造恐慌,導致很多民眾紛紛憂心是否也要屯清單里的藥物。
但是細讀后,我們會發現文件中所指的核應急事件,主要針對核電站、醫療及研究設施發生核泄漏、放射性材料運輸事故等,并不涵蓋“戰術核打擊”,福島事件等。核技術的更替、核醫學的進步都決定了此次版本更新屬于常規工作。
而且這次的更新,國際原子能機構花費了兩年多時間,起草過程如此漫長,與時下熱點事件不太可能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更談不上是對人類核戰爭風險的警告。
那么,我們到底該不該囤藥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這次文件并不只是一個藥物清單,而是一份長達36頁的針對核緊急情況的指南。其中包括:
1.輻射相關疾病;
2.國家藥物儲備規模以及庫存管理、成本等;
它并不針對個體民眾,而是以國家為對象的儲備建議。
縱觀全球,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屈指可數,擁有民用核設施的國家也不到半數,有相當多的國家完全沒有用于核應急的物資儲備和要素,這才是這份報告出爐的深層考慮。
民眾貿然囤藥甚至服藥,反而會損害健康。舉個具體的例子:
本次藥物清單中有“穩定碘”,碘鹽曾經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的新聞爆出后,也發生了脫銷鬧劇。
碘,確實可以在核污染情況下有效阻止放射性碘在甲狀腺內的沉積。但如果在沒有受到核污染的情況下,大量攝入碘制劑如碘片,反而會擾亂甲狀腺的正常功能導致多種甲狀腺疾病。
碘鹽里面碘含量微乎其微,即便放射性碘污染真的來臨只靠吃碘鹽也無濟于事。
所以,用藥清單中所有處方藥都需要嚴格遵醫囑使用,不需要處方的都是日常常見的藥物,完全不建議也沒必要去囤積。
來源:懸壺解惑孫藥師(知識官 人工智能用藥決策知識庫建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