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歲小朋友的手術進行的怎么樣?”“進行得很好!”11月9日晚,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在電話中簡短地答復紅星新聞記者。
據介紹,4個多小時的手術圓滿結束,目前孩子平穩。行左三葉肝臟腫瘤切除+右后葉部分肝臟切除。手術盡管非常艱難,但有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的導航,手術安全、平穩。
(資料圖)
11月8日,董蒨的一則朋友圈截圖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根據截圖內容,董蒨稱,5個月前,一名3歲多的小朋友到醫院就醫,經檢查明確為“肝母細胞瘤”,在進行5個月化療后,腫瘤縮小,終于迎來最佳的根治性手術窗口期。在精準規劃、設計手術方案后,董蒨預備要兌現救治孩子的承諾時,卻因為小區存在高風險樓座被封控無法出門。
8日下午,紅星新聞向青醫附院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此朋友圈確為董蒨所發。不過,在記者添加上董蒨微信后,發現前述朋友圈內容已經刪除。
董蒨發給紅星新聞記者的信息
8日21:17,董蒨發布朋友圈表示,將于9日為小朋友進行手術。他稱:“晚上了,一直坐在電腦前為明天將要迎接的艱難的手術做計算機輔助手術的精準手術方案的規劃和設計。感謝(青島)市衛健和醫院的周密安排,全力做到疫情防控和救治患兒兩不誤。感謝手術和麻醉團隊的超常精心準備,祝愿明天手術圓滿成功?!?/p>
董蒨朋友圈
8日22:17,青島市網絡廣播電視臺就此事刊發消息稱:經核實,當天上午社區未接到該醫生(即董蒨)外出手術申請。經專家研判,最近3至5天均為患兒手術最佳窗口期。經醫院會商,在征求主治醫生和患兒家屬意見后,已經將手術安排在11月9日進行。
報道還稱,近期,青島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根據防疫要求部分區域被劃為中高風險管控區,人員出入受到限制。突如其來的管控措施讓有手術任務的董蒨教授很著急,于是將對此事的感慨發在個人朋友圈,引發社會誤解。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是在網上看到信息才知道董蒨教授有手術任務。“社區也制定了應急預案,為有危急險迫需求的居民提供應急服務?!惫ぷ魅藛T說:“醫生只要跟社區說明情況,是可以聯系醫院解決其外出手術需求的?!?/p>
據悉,青醫附院在了解有關情況后,與主治醫生和家屬進行溝通,商討解決方案。經過專家研判,患兒屬于限期手術,非急診急救手術,可以推遲進行,最近的3至5天均為最佳手術窗口期。醫院本著生命至上的原則,為患兒盡快安排手術計劃,醫院與醫生所在社區取得聯系,根據防疫要求,制定方案。經過周密安排,11月9日,董蒨教授親自為患兒實施手術。
青醫附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醫院對于危急病人都有預案,醫院也會充分考慮到疫情防控對于患者和治療的影響,確保每一個病人都能得到及時救治。目前還沒有出現因疫情防控導致患者無法救治的情況發生。
董蒨
據青島大學醫學部官網介紹,董蒨教授對小兒腫瘤及小兒肝、膽疾病等有較深入的研究, 對小兒膽道擴張癥膽道癌變機理研究、小兒惡性實體腫瘤及小兒肝臟腫瘤的治療研究有很深的造詣,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先天性膽管擴張癥胰膽合流異常致癌機制新學說,首先倡導先天性膽管擴張癥的新術式和巨大小兒肝臟腫瘤的精準切除,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特別是外科界的高度重視,成功救治了來自全國各地和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危重疑難患兒。
紅星新聞記者 李文滔 孫釗 羅丹妮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