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韓美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距離獨島(日本稱“竹島”)150公里以上的日本海公海開展反潛聯演,這是三國自2017年在濟州道以南的韓日“中間水域”進行首次反潛聯演后,時隔5年再次舉行以反潛為主題的聯合軍事演習。據《韓民族日報》報道,韓美日還于10月6日在該海域進行了反導演習,這也是三國首次連續兩周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進行軍演。
(資料圖)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9日,美國航空母艦“里根”號與其他美、韓海軍艦艇一起參加了美韓兩國在韓國東部海域舉行的聯合海上演習。人民視覺 資料圖
但此次軍演卻在韓國政壇引發了“親日”爭議,韓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KBS)稱,部分意見對韓日加強軍事合作感到擔憂,《韓民族日報》報道則指出,圍繞韓美日聯合軍演的“親日”爭議,韓國政界的“攻防”正在激化。
由于歷史和現實因素,韓日兩國一直存在較大的矛盾分歧難以彌合,但現任韓國總統尹錫悅上任后,也多次表達了與日本緩和關系的意愿。未來,韓日間安保合作會否進一步擴大?韓媒分析稱,目前來看仍存復雜因素。
軍演引發“親日”爭議?
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云志在此前為澎湃新聞撰寫的文章中指出,日本和韓國都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國,近期三國關系加速靠近,采取了包括舉行首腦會晤、聯合軍演、技術合作等一系列舉措,形成“三國同盟”的趨勢日趨明顯。
當地時間2022年9月30日,美國“里根號”航空母艦(中)在韓國東海岸附近海域參加韓、美、日三國聯合反潛演習。9月30日,韓國、美國和日本的軍艦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三邊反潛聯演。人民視覺 資料圖
據韓聯社報道,包括日前實施的聯合軍演在內,韓國現政府正加快推進“韓美日安全合作”。但與此同時,韓國國內對與日本合作的質疑也在不斷發酵,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近日公開表示應中斷三國聯合軍演,稱在獨島(日本稱“竹島”)附近實施聯合軍演是“親日行為”。據韓聯社報道,李在明還于此前表示,無法想象“日軍進駐朝鮮半島、旭日旗再次公然懸掛在朝鮮半島的情形,但這種事情真的會發生”。
日本《時事通信社》指出,因歷史積怨等原因,韓美日在安保方面的合作對于韓國來說一直都是“敏感主題”。據此前報道,在演習開始前,韓國國內就已經出現了反對的聲音,特別是演習地點接近兩國爭議敏感地帶,更是引發民眾反感,反對者認為這意味著韓國默許日本自衛隊插手朝鮮半島局勢,不利于韓國對領土爭端立場的表達,此外也不愿與日本深化軍事合作。
李在明發表上述言論后,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緊急對策委員長鄭鎮碩稱其是在“以輕浮的歷史認識迷惑國民”。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報道,鄭鎮碩在其社交平臺上寫道,朝鮮王朝“因內部腐敗、而非與日本的戰爭滅亡”。這一言論隨后持續引發爭議,據《韓民族日報》報道,韓國政界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方面,都有對鄭鎮碩此番發言的批評聲音,執政黨內部也有人要求他道歉并辭去緊急對策委員長一職。報道稱,此后,朝野雙方“攻防”激化,國民力量黨方面將火力集中在提出“親日”爭議的李在明身上,共同民主黨方面則繼續圍繞“親日”框架加大攻勢。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發言人任洙奭10月11日就涉韓美日聯演的提問稱,未經韓國政府的同意,日本自衛隊不能進入韓國領域。任洙奭表示,韓方堅持“日本的防衛安全政策應基于和平憲法精神,朝向有助于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方向透明開展”的立場。而對于在野黨連日譴責現任政府展開“親日國防”,尹錫悅則于同日表示,相信國民會做出判斷。KBS報道稱其“避免了直接作答”。
韓聯社報道稱,有意見指出,加強韓美日安全合作可能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在推進的“加強日本防衛力量的計劃”提供支撐。但也有觀點認為,若韓日不斷積累互信,日本將在推進“加強防衛力量”時提前與韓國溝通,采取更加透明的態度。與此同時,也有媒體對此次爭議提出質疑。《韓國先驅報》在社論中對此次爭議表示遺憾,稱韓國政客及安保政策制定者不應為日本而爭吵,而應更多關注朝鮮方面相關問題。
GSOMIA談判提速?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慰安婦”以及強征勞工等問題直至今天還在深刻影響著韓國與日本兩國關系的發展。歷史問題、領土糾紛和雙方民間態度等仍是阻礙韓日關系改善以及韓美日三國加強軍事合作的制約因素。但尹錫悅在大選時期就曾表示,韓日關系需“看向未來”,主張加強安全合作,并在擔任總統后多次表達了與日本緩和關系的意愿。
早在10月3日,岸田在議會發表施政演說時稱韓國是“在應對國際社會諸多課題時需要合作的重要鄰邦”,并表示“將與韓國政府緊密溝通”。當時,韓聯社就曾報道分析稱,岸田并未沿用“旨在追究韓方責任并要求韓方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表述,而強調與韓方的溝通,備受關注。尹錫悅也于此后表示,岸田這一發言“相當積極”。10月4日,朝鮮發射的中遠程彈道導彈越過日本列島上空后,尹錫悅與岸田也于6日通話,磋商約定合作應對朝鮮導彈問題。
《日經中文網》報道指出,由于朝鮮的最新“威脅”,日韓將尋找“擱置”二戰強征勞工問題等爭議、在安全保障方面展開合作的方法。《韓國先驅報》也分析稱,兩國間軍事合作或將加強,對恢復《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的期待也在增加。
2016年11月,韓國和日本簽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其目的是兩國分享有關朝鮮核導等軍事信息。此后,同樣由于歷史問題、半導體出口等問題,協議簽署后兩國矛盾卻不斷升級。2019年7月,在日本政府對韓國實施出口限制措施后,兩國矛盾到達頂點。對此,韓國政府通知日方終止《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但在3個月后停止該協定終止通知的效力。雖然之后在美國的壓力下,韓國妥協,最終沒有廢除協定,但《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基本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
尹錫悅上臺后,開始重啟恢復協定談判,此前,韓國外長和防長均曾對此釋放積極信息。今年6月,韓國外交部長樸振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談后被問及“在韓日恢復共享軍事信息方面美國是否發揮作用”時回答稱,希望韓日關系和《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能盡早恢復正常。此外,韓國國防部長官李鐘燮也曾于今年8月稱韓國防部認為有必要結束《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暫緩終止”狀態。
但據《韓民族日報》報道,樸振當時在韓日軍事合作之前加上了“改善韓日關系”這一前提。報道分析指出,韓日之間的軍事合作在韓國國內是敏感問題,要想全面推進韓日軍事合作,韓日關系有必要首先得到改善。
此前有推測稱,韓日有關恢復《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談判或在9月30日的韓美日聯演后提速。但韓國外交官員也在10月6日接受韓媒采訪時,對于“政府會否在韓日關系尚未改善的情況下推進安全合作”這一提問時重申,韓政府將爭取一攬子解決包括《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議》等安全事宜在內的其他各項事宜。
韓聯社報道援引分析稱,此番話體現韓國外交部門對韓日關系的認識,即兩國若不消除有關歷史問題的意見分歧,就無法實質推進安全合作。此外,亦有觀點推測,鑒于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議》、日本對韓限貿措施、二戰時期日本強征韓國勞工受害者索賠案等兩國面臨的問題錯綜復雜,預計兩國很難單獨探討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