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網提質夯實基礎
1月12日,海秀快速路上車輛川流不息。這條東起國興大道、西至粵海大道的“巨龍”橫跨海口東西兩端,自去年2月1日全線貫通以來,每天承擔著大量車流。
對出租車司機吳萬民來說,海秀快速路是他從市區往返西海岸片區的首要選擇。“我經常從日月廣場載客去新海港,沒有通快速路之前得花近1個小時,現在半個小時就到了。”吳萬民說道,快速路沒有紅綠燈且幾乎不堵車,駕駛起來十分舒心。
過去五年是我市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城市面貌綻放新顏的五年:主城區“四橫五縱”骨干路網基本形成,江東大道、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G98海口繞城高速先后建成通車,交通運輸一體化實現城鄉互聯互通。作為海南自貿港的重點園區和先行區域,美蘭機場二期路網東進場路、靈桂路二期改造項目先后建設完工,未來將實現區域的連通性、系統性、功能性,推動江東新區“一港雙心四組團”產業格局快速發展。
在城市的另一邊,南渡江引水工程建成通水,進一步優化了海口水資源配置,有效緩解城市生活和工業缺水問題;光網實現城鄉全覆蓋,5G網絡建設突飛猛進,海南自貿港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正式開通,大大提升企業國際互聯網訪問體驗;城市燃氣普及率超過95%,市政管網建設延伸周邊農村;電網防風抗災能力及供電可靠性不斷增強,“五網”提質升級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樞紐升級內聯外暢
《海口市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對外交通門戶樞紐能級全面提升,美蘭機場保障能力達到3500萬人次,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達到40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1.6億噸,初步建成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聯通世界的國際航空航運樞紐。
去年12月2日,隨著兩架飛機從美蘭機場二期跑道先后騰空而起,標志著美蘭機場跨入“雙航站樓,雙跑道”全新發展時代,開啟高質量建設海南自貿港空中門戶新篇章。與此同時,美蘭機場三期正在謀劃擴建當中。
在城市北邊的新海港碼頭,一艘艘客滾船繁忙來往于瓊州海峽南北兩岸,從以前的過海“三不知”到如今省時高效的“班輪化”模式,再到去年4月起實施的車輛“全預約過海”模式,我市三港口運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南岸港航資源整合如期完成。此外,新海港綜合客運樞紐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預計今年底建成,通行能力將達到每年2200萬人次旅客、320萬輛次車輛。
2019年7月,我市利用環島高鐵海口至美蘭段富余運力開通了市域列車,設置6個車站。去年11月,該段線路向西南延伸至老城鎮站,線路里程從原先的38.054公里延長至51.4公里,方便海口與澄邁兩地人員往來及經濟互利共贏,助力“海澄文定”區域互聯互通。
城市宜居人民幸福
1月12日,行走在八灶街,寬敞明亮的道路兩邊,一棟棟嶄新的住宅樓取代了曾經低矮的老屋,變成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完善的高端社區。這樣的變化得益于2015年以來,海口啟動的博義鹽灶八灶棚改項目,讓4494戶共17795人受惠。
“以前這里地勢低洼,一下暴雨,家里就淹水。”居民陳超綱在八灶棚改回遷房小區有兩套房子,盡管小區距離竣工驗收還有段時間,但他已迫不及待地提前探訪新屋,希望早日搬入。
這僅是我市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從2015年起,我市以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提升城市品質、集約利用土地為出發點,啟動了新海村、坡博坡巷等17個棚改項目,惠及12萬群眾。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竣工驗收的棚改回遷安置小區有13宗8616套。
棚改項目煥發新面貌的同時,海口持續推進“五化”提升。曾被詬病的海甸溪如今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河”,海口灣暢通工程打通城市濱水區域,串聯起萬綠園、世紀公園、鐘樓、騎樓老街等景點,展現城市濱水景觀魅力和歷史文化底蘊,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個觀光休閑的好去處。海口還不斷推進城市環境改善,讓城市更宜居宜業,人民群眾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