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該學院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網上的消息目前存在誤讀,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目前只是停止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本科學生,但并不是說學院的本科教育就此關張。本科的課程將轉入日新書院,與日新書院共同開展文科課程。
此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也在其微信朋友圈表示:
從今年開始,將停止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收本科生,今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將以研究生培養為主。在停招本科生的同時,學校大大擴大了新聞傳播學院的碩士生名額。今后清新無論是教學還是畢業生出口,將主要是研究生為主。
今后和新聞傳播學院會產生較多關聯的是日新書院,新聞傳播學院會積極參與日新書院本科生的一些課組開設和教學工作,而部分日新書院畢業生,也會選擇到新聞傳播學院攻讀研究生。
清華大學為“強基計劃”試點
作出“取消本科招生”調整
上述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學院作出目前的調整大背景是教育部推出的“強基計劃”,教育部對清華大學的教育改革做出過要求。
據教育部今年1月13日發布的文件《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不再組織開展自主招生工作。這一試點改革被稱為“強基計劃”。
清華大學作為“強基計劃”試點之一,近日圍繞“強基計劃”動作連連。5月7日,清華大學公布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對外披露清華新設立五個書院作為強基計劃人才培養單位,分別為致理書院、未央書院、探微書院、行健書院和日新書院。
日新書院作為文科與通用基礎組專業的培養單位,包含中國語言文學類(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類、哲學類專業。
5月12日,清華大學舉行“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正式任命李艷梅、王中忱、梁曦東、劉錚、李俊峰五位教授分別為致理書院、日新書院、未央書院、探微書院、行健書院首任院長。
上述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課程會融合入日新書院的本科教學中。日新書院可以直接招收高中畢業生。
各方反應>>
學生:成了“絕版”感到突然和惋惜
專家:不違背重視本科教育原則
5月15日上午看到媒體報道學院停招本科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7字班(現為大三)的學生娜娜(化名)表示很突然,“此前沒有聽到任何消息”。
微信文章在娜娜的朋友圈很快被刷屏。除了感慨自己成“絕版”清華新傳本科生之外,也有學生認為:“在未來的學習中,學弟學妹學習壓力、競爭壓力會變得更大?”
一名剛從清華新傳學院畢業一年的6字班學生何藝(化名)也告訴紅星新聞:“雖然已經不在學校讀書了,但看到自己的專業停止本科招生,心里還是很惋惜。”
重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海明認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此舉其實是更加注重學術研究領域人才的培養。“國內類似清華這樣的研究型學府并不多,而清華此舉也不會在高校普及。”在劉海明看來,中國新聞教育存在多種模式是正?,F象,而取消本科招生的做法對其他高校而言,并不具有可復制性。
他認為,“清華是研究型大學,其他大學更多屬于教育型大學,每個學校都有每個學校的特點,因此對大部分高校而言,本科教育仍是最重要一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是否停招本科生,取決于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如北京大學的教育學院,也同樣不招收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再如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學院,也只招收學前教育的本科。
儲朝暉說,高校取消本科招生,屬于學院內的學科變動,這一行為并不需要經過教育部或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批準。在儲朝暉看來,清華大學此舉與重視本科教育不相悖。
儲朝暉解釋,“本科更多注重通識教育,如本科就讀其他專業的學生,如果對新聞行業感興趣,完全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再讀新聞專業。相對來說,這樣更有利于完善新聞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培養知識更豐富的專業性人才。”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也在其微信朋友圈的長文中表示,“這一調整,是對面向未來的新聞傳播人才應該具有的素養、技能的反思的結果,也是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反思的結果。其實這不是一個新問題。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新聞傳播需不需要設立本科,一直是有不同看法的。美國一些綜合排名最頂級的大學,包括藤校系列,鮮見新聞學本科設置,如涉及到新聞傳播學科,多是以研究生層次的人才培養和以研究定位的研究所形式存在”。“一言以蔽之,今后清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著力強化真正意義上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第一專業要扎實,厚基礎;新聞傳播本身的訓練則像刀刃一樣嫁接其上,要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