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3號線及支線,2022年日均客流量達到了139萬人次,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北京10號線和第三名深圳5號線
(相關資料圖)
文 | 《財經》實習生 鄧霞
編輯 | 王靜儀
地鐵,一種更適合打工人體質的交通工具。在北上廣深這四個打工人最多的一線城市,地鐵承載的客流壓力也非其他城市可比。
廣州的地鐵客流量最大。數據顯示,2022年城市軌交客運量排名前四的城市為:廣州、上海、北京和深圳。其中,廣州全年完成客運量23.61億人次、上海完成客運量22.88億人次,北京完成客運量22.63億人次,深圳完成客運量17.50億人次。
廣州3號線及支線也是最“擠”的地鐵線。《財經》觀察到,在這四大城市的地鐵線路中,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線路為廣州3號線及支線,日均客流量達到了139萬人次。其次是北京10號線,日均客運量達113.22萬人次;第三為深圳5號線,日均客流量為84.29萬人次。
在2022年最繁忙的5條地鐵線路中,廣州占了3條——分別是第一名的3號線、第四名的2號線和第五名的5號線。而受疫情影響,上海地鐵線路沒有進入前五,2號線作為最繁忙的上海地鐵線路,2022年日均客流量為78.3萬人次,排名第六。
但有時候,同一城市線與線、站與站之間的客流量差距,可能比不同城市之間的差距還要大。以廣州為例,3號線的客流量約是22號線的50倍。當3號線的乘客還在想如何護住自己的早餐不被擠壞時,22號線的乘客甚至可以在車廂內擺張桌子。
各位大城市尤其廣州的打工人們,實在是辛苦了。
四大城市的最擠地鐵線
《財經》以2022年的日均客流量為依據,盤點了各城市最“擁擠”的線路。其中,深圳地鐵的日均客流量實際為月度數據換算所得,北京地鐵日均客流量則以官方統計的進站量與換乘量加總所得。各條線日均客流量的具體數值可能存在偏差,但同比仍具參考意義。
根據《北京市交通發展2023年度報告》的數據,北京10號線工作日日均客流量最大,為113.22萬人次,6號線次之,日均客流量為70萬人次。
作為北京運營長度最長,車站數和換乘站數都是最多的一個大環線,10號線全長57公里,共設45座車站,說是北京的“地下大動脈”都不為過。其中雙井-國貿區間更是人擠人,早高峰期間滿載率一度達到了100%。
根據上海交通指揮中心發布的《2022年上海市交通運行年度報告》,上海地鐵最為繁忙的是2號線,2022年的日均客流量在78.3萬人次,其次為9號線與1號線,日均客流量分別為73.1與72.2萬人次。
能拿下“冠軍”,不僅在于2號線具有從浦東到浦西的超長運營長度(64公里),還在于它集齊了高鐵站、機場、CBD、熱門商圈等多個“流量擔當”,想不擠都不行。
提起最擠地鐵線,廣州的3號線早已名聲在外。根據廣州地鐵2022年報,3號線及支線以日均139.1萬人次的客流量遙遙領先,比排名第二的二號線客流量多了將近一倍。
與上海2號線一樣,廣州3號線及支線全長也有64公里,設有車站30座。2022年,廣州客流量最大的四個地鐵站(體育西路、珠江新城、嘉禾望崗、客村)都在這條線上。
與廣州3號線的日均139.1萬人次相比,深圳日均客流量最大的5號線(港鐵集團運營的深圳4號線未納入統計)都顯得有點“友好”。根據深圳地鐵官網公布的數據,5號線日均客流量大約在84.29萬人次。緊隨其后的是1號線與3號線,日均客運量大約在75.07與60.38萬人次。
作為深圳最繁忙的地鐵線路,深圳5號線全長47公里,共設34個車站,途經羅湖區、龍崗區等5個區。今年以來,5號線工作日單日客運量接近120萬人次,最高超過130萬人次,高居全網第一。
《財經》發現,2022年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線路為廣州3號線及支線,日均客流量達到了139萬人次,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北京10號線(日均客運量達113.22萬人次),以及第三名的深圳5號線(日均客流量為84.29萬人次)。
客流量不均衡?各地已采取措施
從數據可以發現,在同一城市,不同線路之間的客流量并不統一,甚至天差地別。即使是同一線路,也存在區間與時段不同的情況下客流量不均衡的情況。
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蔡宇就曾指出,路網客流并不是均衡的,從線路遠端到近端,有一個客流積累的過程,到城市中心區邊緣時往往形成客流大斷面。
因此,地鐵公司也正在“絞盡腦汁”,不斷調整地鐵的運力供給來與乘客的出行需求相匹配。
圖/IC
例如,不少城市的地鐵開始采用“大小交路”的運行模式。所謂“大小交路”,通俗來講,就是在同一條地鐵線路客流量不均衡的情況下,將客流量較大的那一站作為臨時終點。通過這種方式,地鐵可以有效緩解擁擠區段的客流運載壓力,給乘客帶來更好的乘坐體驗。
據了解,目前上海軌道交通14條運營線路中,有10條線路在不同時段采用了“大小交路”的開行方案。乘車堪比“地獄難度”的廣州三號線也已“安排”,目前既有從番禺廣場到機場北/天河客運站的“大交路”,也有只開到“體育西路”就往回開的“小交路”。
此外,各地地鐵都重點對高峰時段的行車時間與效率進行了優化。今年5月,京港地鐵14號線采用新版運行圖,表示將通過延長早高峰運營時間、增加車次、縮短行車間隔、末班車延后等多種方式,提升14號線工作日及雙休日運力。
深圳5號線也在前不久換新了工作運行圖,進行自2011年開通以來的第23次運能提升。為此,深鐵集團負責人表示,受限于現階段5號線配屬車輛數和停車列位的不足,雖然已經從2號線“借”了8輛地鐵列車,但還無法完全支持早高峰全時段的高密度行車。
目前,深圳地鐵正在全力推進5號線列車增購工作,隨著增購列車的到位,早高峰高密度行車時段將進一步延長,滿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
責編| 張雨菲
題圖|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