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觀察者網訊)美國《海軍時報》7月7日披露,今年6月6日,駐日美軍的三架E/-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在日本南部執行任務時被閃電擊中,所有飛機均安全降落在嘉手納空軍基地,沒有人員受傷。
《海軍時報》報道,配圖今年5月,駐日美軍E/A-18G同日本偵察機一同飛行
美國海軍航空兵發言人布萊恩·布萊爾(Bryan Blair)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透露了上述消息。他表示,美國海軍機組人員和地面支持人員接受過處理相關情況的培訓,并按照美國海軍的指示遵循所有應對程序。
“咆哮者”由F/A-18“超級大黃蜂”發展而來,執行電子戰任務。目前,美國海軍第135電子攻擊中隊(VAQ-135)前沿部署到第七艦隊的責任區域,
盡管美軍官員尚未確認飛機的當前狀態,但美國海軍司令部已將這次雷擊事件列為“A級事故”,這意味著事故造成的損失超過250萬美元或飛機完全損毀。但由于所有三起雷擊都被列在同一個事故條目下,因此尚不清楚這里指的是每架飛機的損失還是總共的損失。
布萊爾說,海軍飛機遭遇雷擊的情況“并不常見,但有時會在天氣狀況與預測不符時發生”,在2020年至 2022年間,平均每年發生12起涉及美國海軍飛機的雷擊事件,2023年迄今已發生7起此類雷擊事件。美國海軍安全司令部稱,2022財年共發生16起“A級事故”。
根據公開資料,雷暴區被視為飛行活動的“禁區”,一直以來,防雷擊是飛機研究的重點課題。現代戰機一般通過對大氣環境的探測預警、在機體安裝放電刷等手段避雷。
2017年,美國空軍一架B-52戰略轟炸機的垂尾遭到了雷擊,受損嚴重,導致這架飛機的垂尾需要整體更換。
2021年7月13日,美國駐日本巖國海軍陸戰隊航空站的兩架F-35B隱身戰機在飛行時被閃電擊中,致戰機嚴重受損,被判定為“A級事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