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重慶市合川區龍市鎮缽耳村5社看到,一個占地500余畝的稻蝦蟹養殖基地已基本建成,一塊“稻蝦蟹共生,千斤糧萬元錢”宣傳牌特別引人注目。龍市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董永紅告訴筆者,這個基地于今年3月簽約落戶,目前已基本建成,成千上萬的“蝦兵蟹將”已落戶基地。
據董永紅介紹,該基地由重慶可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可生水產”)投資打造,在種植水稻的同時,發展稻田養蝦、養蟹產業,目前已投放“太湖2號”青蝦苗1590公斤、抱卵蝦苗750公斤、大閘蟹苗70萬只。
筆者在基地看到,一塊塊稻田滿栽著水稻,稻田里的蝦苗、蟹苗正無憂無慮地覓食,特別是稻田四周的淺灘,一只只小蟹在淺灘草叢中出沒,一只只小蝦在淺灘邊曬著太陽。在稻田四周的田坎下,還有一個個拳頭大小的洞穴,洞穴比較淺,每個洞穴中呆著一個個頭較大的螃蟹。可生水產現場負責人冉毅告訴筆者,該基地在投放蟹苗的同時,還投放了一些成熟的母蟹,田坎下那些洞穴,就是母蟹修筑的“愛巢”,呆在洞穴里的螃蟹就是一個個待產的母蟹。
“我們搞的是生態種養殖,絕不會打一點農藥。”據冉毅介紹,蝦、蟹排泄物除被作為水稻肥料外,該基地還在稻田里投放了花鰱、白鰱凈化水質,由于水稻未打農藥,且以蝦、蟹排泄物作為肥料,所產的蝦稻米不僅環保,而且營養豐富,每畝可產稻谷500公斤;凈化水質的花鰱、白鰱也肉質鮮美,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還可搗碎作為蝦、蟹餌料。
當筆者問這種“稻蝦蟹共生”種養殖模式的效益如何時?冉毅回答說,基地的目標是“稻蝦蟹共生、千斤糧萬元錢”!具體地說,就是要實現稻谷畝產500公斤,實現蝦、蟹、魚畝產值1萬元以上。在龍市鎮缽耳村,氣候與土壤適于種植水稻,水稻畝產500公斤基本不成問題。同時,目前的小青蝦、抱卵蝦、大閘蟹的市場行情也比較好,小青蝦、抱卵蝦每公斤市場價在120元左右,大閘蟹每只市場均價在70元左右,花鰱白鰱更不會愁銷,“千斤糧萬元錢”不成問題。
據合川區鄉村振興駐龍市工作隊隊長唐紅軍介紹,這種“稻蝦蟹共生”種養殖模式不僅有效避免了耕地非糧化,而且還做到了糧食生產與水產養殖兩不誤,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目前,可生水產除在龍市鎮缽耳村打造500余畝基地外,還在龍市鎮龍頭村打造了200余畝,這一種養殖模式,已成為龍市鎮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板。(特約通訊員 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