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ngqi,deiqi~”、“把胳膊當成小雞的翅膀,想象一下咯吱窩下夾兩個雞蛋,不能把它夾碎哦。”7月4日,在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內,8名“小營員”在蘇昆國家一級演員沈國芳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由揚子晚報與蘇州昆劇院共同打造的“姑蘇水磨調”少兒昆曲品牌暑期夏令營的第二天課程。“手、眼、身、法、步”樣樣都學,每位“小營員”還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DIY了多彩臉譜。
“孩子們吃早飯啦!”上午7點半,“小營員”們在揚子晚報蘇州小記者工作室帶隊老師親切的呼喚聲中,開啟了“姑蘇水磨調”暑期夏令營全新的一天。“小營員”邊吃早飯邊說:“老師,我今天早上6點多就醒啦,想早點去跟著老師學昆曲。”吃完早飯后,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來到昆劇院進行昆曲學習。國家一級演員沈國芳老師早已在多媒體多功能廳等候孩子們,“小營員”們在簡單進行自我介紹后,進入到“手、眼、身、法、步”學習小課堂。
沈國芳老師先帶著孩子們復習了第一天學習的蘭花指、蘭花掌,又新教了蘭花拳、“指我”動作。“大拇指按在中指上,胳膊抬起來一點,把胳膊當成小雞的翅膀,想象一下咯吱窩下夾兩個雞蛋,不能把它夾碎哦。”沈國芳老師手把手地給“小營員”們示范手部動作、眼神、肢體動作、步法......“小營員”們聽著沈老師的指揮做出相應的動作,針對孩子們動作的不足之處,沈老師又分別進行了一對一的調整指導,“手指再彎曲一點”、“右再腳翹起來一點”,從而幫助孩子們規范每一個身段動作。
下午2點,經過短暫午休后的“小營員”們來到熟悉的場地進行“圓場、臺步”的基礎學習。蘇昆優秀青年演員楊寒老師讓孩子們圍著練功房站成一個圈,前后兩人分別間隔兩塊方板磚的距離,隨著口令“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孩子們同時進行臺步、圓場的基本功練習。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練習臺步與圓場,楊寒老師還讓“小營員”們嘗試拿著團扇進行練習,甩出去的扇穗讓孩子們感受到每一個動作的力度。
完成“臺步、圓場”的基礎學習后,“小營員”們迎來了幸福的下午茶時分,來包小熊餅干、吃點水果、再喝杯酸奶,孩子們“暴風吸入”進行體力的補充。
短暫休息后,蘇州昆劇院國家高級化妝師、化妝講師張泉老師抱著一個大大的紙箱子走進練功房。“老師,這個箱子里是什么呀?”看著紙箱,“小營員”張越充滿疑惑地問道。隨著紙箱的打開,一把把無色的扇子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扇面上則是一個孫悟空的臉譜造型。“今天,我來教大家給戲曲臉譜扇子DIY上色!”
在張泉老師的帶領下,8名“小營員”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偏好,分別在無色的臉譜扇子上涂上了自己喜愛的顏色。“小營員”開馨冉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DIY臉譜扇子,雖然畫得不好看,但也是自己動手的成果,要把扇子帶回去留作紀念。
沈國芳老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希望經過為期7天的“姑蘇水磨調”少兒昆曲品牌暑期夏令營后,昆曲這顆小種子能在小朋友的心中生根、發芽,即使是在長大后,孩子們也能保有對昆曲的熱愛。(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梅方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