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酷暑、嚴冬用電高峰,電價要不要調整?怎樣通過價格杠桿來促進能源節約和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出臺《關于試行季節性尖峰電價和需求響應補償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目前該方案再一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每年夏季高溫時段和冬季低溫時節,都是用電高峰期,更是能源相對緊張期。圍繞用電尖峰時段的電力價格調節,《征求意見稿》提出了“試行季節性尖峰電價”,即在冬季日最低氣溫≤-5℃、夏季日最高氣溫≥36℃時(以中央電視臺一套每晚天氣預報中發布的合肥溫度為準),對全省執行峰谷分時電價的工商業電力用戶試行尖峰電價政策,用電價格在當日高峰時段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上浮0.072元。
試行需求響應補償電價,也是《征求意見稿》中的一項重要的價格改革措施。它是指在電力供應不足或可再生能源消納困難的情況下,為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自愿參與需求響應主動減少(增加)用電負荷的電力用戶,按規定執行需求響應補償電價。
也就是說,在電力緊缺時,一些電力用戶可以減少用電,而另一些用戶可以增加用電,按照相關補償價格執行用電收費,從而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關于尖峰電價的收入使用,《征求意見稿》指出,按照“專款專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專項用于對參與電力需求響應用戶的價格補償,年際間滾動使用。省電力公司要對尖峰電價收入情況單獨歸集、單獨反映,不得挪作他用,并將收支情況報省能源局備案。省發展改革委根據收支情況,適時調整尖峰電價和需求響應補償電價標準。
根據通知,社會各界人士若有意見建議,可于9月26日前將意見發送到電子郵箱shangjiachu@126.com,并注明來文單位、個人及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