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轉彎半徑減小車速慢了、機動車道寬度縮短為騎行步行讓路……隨著北京慢行系統品質逐年提升,出行路上“人讓車”正在向“車讓人”轉變。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2020年本市共完成148條道路、382公里自行車道整治任務,核心區主干路自行車道整治實現全覆蓋,王府井、CBD等一批慢行示范區建成。
創新
縮小右轉半徑提升通行體驗
一個轉彎半徑的變化,就能實現機動車轉彎降速,降低右轉機動車對騎行者的干擾。記者在王府井慢行示范區大紗帽胡同看到,兩條機動車道由3.5米壓縮至3米,非機動車道拓寬至3米,人行步道最寬處達4米。通過步道磚的鋪設,路口轉彎半徑縮小,右轉車輛隨即降速,既保證了行人通行安全,又可提升行人和騎行人的通行速度。
在慢行示范區的建設中,這樣的創新還有不少。為了減少因找車位造成的交通堵塞,東城區利用東城停車APP,將王府井地區15處地下停車場、三千余個車位“上網”,通過智慧停車引導車輛就近停放。東城區還對柏樹胡同、甘雨胡同、西堂子胡同等實施胡同標識系統優化,在路面施劃行人優先、單向行駛標識,提升胡同道路通行體驗。
在CBD慢行示范區,全域通過壓縮機動車道、縮小路口轉彎半徑、加寬步道和自行車道、公交站臺后繞等方式,保障慢行交通路權。改造后增加了25處安全島,增設違停監控167套、違法鳴笛監控17套、機動車未禮讓行人監控13套,實現全域道路禁停抓拍。CBD地區還設置349個電子圍欄停放區,全域共享單車控制在1.5萬輛以內,入欄結算,圍欄外禁停,凈化步道空間環境。
養眼
“伴著河景騎回家”成為現實
2020年,朝陽區將通惠河東三環路橋至慶豐橋段左岸、慶豐橋至東四環路橋右岸劃為禁行社會機動車巡河路段,促成了CBD內部道路與城市森林公園、慶豐公園、通惠河水道互聯互通,市民“伴著河景騎回家”的美好愿景成為現實。
石景山保險產業園地區通過濱水綠道、園林步道、園區便道和空中廊道“四道融合”,打造最美慢行系統示范區。濱水綠道位于永引渠北側,平整的石材地面為行人漫步提供良好環境,防腐木及鋼板護欄保障安全;園林步道位于永引渠南側及中心綠地內,交錯縱橫營造詩意氛圍;空中廊道串聯園區內各個地塊,采用鋼架結構,打造一條位于空中的通行廊道,獨特的觀賞點位和開闊的視野供行人全方位欣賞園區景觀。
在通州區永順鎮建設的兩個慢行系統示范區,新舊路面都設置了兩條狹長的綠化帶,把機動車道和兩側自行車道隔離開來。盛夏季節,紫色的鳶尾、紅艷的美人蕉、金色的大花萱草競相綻放,與人行步道上的國槐行道樹相互映襯,營造清新雅致的城市花園。
便民
兒童騎車成人慢跑更安全
針對市民慢跑、兒童騎車缺少安全場地的問題,本市在慢行示范區建設中,突出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
石景山保險產業園慢行示范區構建起三條安全、連續的慢行路線。結合園林綠道的蜿蜒起伏和多處挑臺、夾道、涵洞等設施特點,規劃出一條寬3至5米,長1.5公里的全封閉兒童平衡車賽道。超長的直線沖刺路段,連續折返的“發卡彎”,吸引了不少平衡車小競技手。串聯園區公共資源,連通“如意臺”空中觀景廊道和永引渠濱水河道,為周邊人群規劃出一條3公里慢跑路線。這條慢跑路線采用夜間熒光跑道,為廣大夜跑愛好者提供便利。此外,將1公里永引渠濱水河道、保險產業園南側及中心綠地內3.1公里園林綠道、“如意臺”780米空中景觀廊道和周邊7.3公里市政道路串聯起來,形成12.4公里的休閑慢行系統,方便周邊居民散步賞景。
2020年,全市各區結合各自區域特點,相繼完成朝陽區CBD、石景山保險產業園、望京地區、中關村西區、亦莊等慢行系統示范區,平安大街(東城區張自忠路段)、東單南北大街、西單南北大街、兩廣路四條自行車出行示范街建設,打造區域慢行精品工程。(記者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