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讀后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如果這18篇文章還不能滿足您的需求,您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讀后感相關的文章。
篇1: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資料圖)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驀(mù):愿意為上馬、超越,此處意為“突然”。
在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中,原文共11句,因為受各影視、文學、音樂等作品(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廣為流傳的是前四句。
鑒賞
創作背景
15(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云南充軍。他經常四處游歷,觀察民風民情。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的讀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描寫云南的詩篇。此詞也即其中一篇。
藝術特點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詞中“長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江渚”、“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而淡泊。襯托這些意象的還有“滾滾”、“淘盡”、“轉頭空”、“依舊在”、“幾度”、“慣看”、“喜相逢”、“笑談”這些生動的字眼,給這首詞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幾份動感。
篇2: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讀后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楊慎《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首兩句與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相似,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哀盛亡、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是不會改變的,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以一個白發老人的形象,描述他任憑驚濤駭浪、是非成敗,只是著意于秋月春風,著意于寧靜淡泊,著意于杯酒談笑間。而這位老者又豈是一般漁樵,他是通古曉今的`高士,他的淡泊超脫襟懷,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本詞分上下兩片。上片開篇就切入歷史,從大處落筆,在四、五句中即可見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者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全詞甚為豪邁、悲壯,既表現出英雄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感和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水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抗拒。通篇賞讀品味,我總覺得此詞比起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有悲壯和凄婉之情。盡管當初英雄們意氣風發,春風得意,但曾經的鐵馬金戈,風云叱吒,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遠去,一切的一切都已被歷史長河所吞噬而不復存在!
歷史給人的感受是厚重、深沉的,沒有單刀直入的快意,而有歷盡榮辱的滄桑。“青山依舊在”猶象對英雄的映證,又象是否定!然而,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依舊”和“幾度”在變與不變的現實中掙扎。或許世事就是如此。
在這凝固的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樵漢,悠然自適、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凄涼。或許當一切都過去之后,心中才會有為這份孤獨、凄涼而從容,而超然。“一壺濁酒喜相逢”就有了一些慰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給這首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乎高山隱士之心情感悟: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不就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嘛,何足道哉
篇3: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及賞析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及賞析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這兩句尤其經典,作者經歷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詞中的白發漁樵,坐在歷史長河邊的沙灘上,看歷史長河滾滾東流,此刻時間凝固了,他以旁觀者的心境,看季節的變化,看時代的更迭,頓覺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罷,四季照樣變化,朝代照樣更迭,生命照樣老去。面對短短的人生,我們又何必一定要去強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雖然無奈但又何等的灑脫。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人的一生,你窮也好,達也罷,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時煙消云散了嗎。所以,只要有一壺濁酒,有幾個知己,就應該很滿足了。
詞中有兩句將詞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了極致,其一是“是非成敗轉頭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作者總結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結論就是:“是非成敗于人生而言,只不過都是笑談罷了。”
創作背景
15(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云南充軍。他經常四處游歷,觀察民風民情。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的讀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描寫云南的詩篇。此詞即其中一篇。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后,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篇4:滾滾長江東逝水議論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首詠史詞,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的一首臨江仙,它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對人生的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慷慨,悲壯,實實的令人讀來蕩氣回腸,在讓人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還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了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詞,人的一生就如同這滾滾長江水向東而流去,洶涌澎湃,不再回頭,就算你是英雄又能如何,也會像翻飛的浪花轉眼的工夫就隨著水流逝去,煙消云滅,不見了蹤影。
所以,我還是希望人們還是淡泊名利的好,是非成敗都是過眼的煙云,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更要常常的寄情與山水,托趣與星辰,于秋月春風為伴,和愛的人一起賞山、賞水、賞自然、自在自得,慢慢變老。
要常常在時、空、人、事間感悟,簡單一點,讓心有戚戚的感覺,表現出鄙夷世俗,或淡泊灑脫的情懷,或產生出高潔的情操,或曠達的胸懷。
就這樣日出日落,慣看秋月春風,用深邃的眼光看待過往,收藏著墨香,不屈從阿附權貴,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節操,以賦詞弄墨舞紅箋為樂事,其他一切都是助酒興的談資笑料而已,就這樣,輕輕松松,簡簡單單,快樂一生。
篇5:滾滾長江東逝水議論文
提到《三國演義》,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臥龍。鳳鳩的神機妙算,桃園結義的豪氣萬丈,政客的爾虞我詐……而是那句對天下大事極為精辟的論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寫了我國歷史上三國時期魏、蜀、吳的興衰史,展現了一大批英雄形象,串連了一個個智謀故事。百年的歷史演變在片刻間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陰謀?權利?義氣……
《三國演義》內容大至從東漢末年桃園三結義一至寫到三家歸晉,總共寫了五個階段: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三分天下與三家歸晉。
正如《三國演義簡介》中所評說的那樣:“《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作品取材于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在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現實主義的。小說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黃巾之亂開始,亂世英雄們紛紛走上歷史舞臺,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曹操也拉起了一幫隊伍,參與鎮壓黃巾起義,但當時他們勢力都很弱小,還是小角色。
本來就腐敗不堪的東漢政府,經受黃巾起義的沖擊,已然到了崩塌的邊緣,內亂不斷,
群雄混戰中,北方是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崛起,中原地區曹、劉、呂、袁術混戰。官渡之戰后,曹操一統北方,而孫氏集團也已經牢固控制江東;赤壁之戰后,曹操敗北,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
正如司馬徽先生所言,臥龍鳳鳩得一這個的天下,只可惜劉備與鳳鳩
無緣,阿斗與臥龍無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吹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段紛爭就這樣被長江之水隱去,三國鼎立的輝煌取而代之的是晉的統一,晉的衰亡迎接的是魏的到來……歷史就在這一衰一強中周而復始,庭院之中,青梅煮酒,與君共品這杯佳釀。
篇6:滾滾長江東逝水議論文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長江,這個兩個字眼可是家喻戶曉。她是大地的甘露,她是祖國的依靠。她發起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滾滾長江東逝水,她歡樂地流向東海,生生不息。她貫穿整個中國,像一條龍,蜿蜒盤曲,波譎云詭,波濤洶涌,是那么的澎湃,那么令人嘆為觀止。
壯哉長江 !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長江,我們的母親。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她愿為了自己的孩子,放棄一切,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譜寫出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中華大家族的兒女們,需要長江,依戀長江,贊美長江,愛嘆長江。長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她的魂魄之純潔,恐怕是每個人都知曉的。她養育了我們,乃至中國13.6億的人民!
美哉長江 !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長江的水資源,可謂是十分的充足。你可知道,我們用的水,喝的水,都是來自長江的水。長江,之所以被稱為母親河,是因為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千年萬代,孕育了我們這么多的生靈。她的心胸寬大,任我們人類向她索取,她卻不求回報。為了養活我們人類,她便變成了中國的天然魚倉。長江里共分布有魚類350種,其中淡水魚有324種,這為我們的漁民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條件。漁民開心,人民幸福,祖國強大!
富哉長江 !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驚濤回蕩在天外。
從商朝末年起,長江就開始奔騰了。她好像一個巨大的圖騰,又好像一根古老的卷軸,歡緩緩地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史。長江的波濤,見證了中華歷史的浮浮沉沉。隨著中國科技事業上的成功,長江開始被人類開發利用,中國人也應長江,逐漸強大起來,從昏庸的清政府,走向了世界強國。
壽哉長江 !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引江,大家都去過吧?一到秋天,那里便是著名的黃金大道。可能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銀杏葉上,卻沒有注意到岸邊那清澈的水,那水,就是長江水;那江,就是長江的一部分。“南水北調”,就是利用長江水,將長江水調到缺水極為嚴重的北方地區,灌溉那里的糧食,養育那里的人民。不知大家有沒有覺得,長江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將我們推到一個嶄新的世紀。人類的偉大成就,大部分都離不開長江,難道不是嗎?
強哉長江 !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唱到這里,想到這里,不禁熱淚盈眶。是啊,人類與長江是永不分離的母子倆,我們不能傷害她,因為長江為我們貢獻出太多,我們無法償還,無法報答。我們只能保護她,保護她,讓她免受傷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愿我們與長江同在,長江與中國同在!
福哉長江 !
篇7:滾滾長江東逝水議論文
風未央,秋已荒,心波瀾,人微恙,窗前黃葉落。午后風微涼,獨坐斜陽,背西風,看滿地黃葉堆積,翻開已發黃的書頁,重溫《三國》,仿佛又回到了18前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又看到長江水驚濤拍岸,又聽到馬蹄的交錯,連營的角聲。
早已沒了夏日驕陽,品英雄種菜的心境,此刻只是單純的消遣罷了:這一頁寫滿了忠肝義膽,那一頁卻是背信棄義;這一頁是唇槍舌戰,那一頁是刀光劍影;這一頁繁華落景,那一頁烽火連城……長江水仍在,一葉扁舟已不知何處去了。
讀得久了,想用一個標準來判定一個人物的好壞,但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誰又是對,誰又是錯,在歷史長河的一個拐角中,每個人都在想自己應該怎么活,為國,為家,為己;為義,為忠,為利,聚雜在一起,只落得一句,功首罪魁非兩人,流芳遺臭本一身。分不清,道不明。
有時為一位英才的殉命而感嘆:生逢亂世,偏生這許多杰士,隨便下放到哪一個朝代,每個都是匡扶宇宙之才,但在這激流中,終歸被大浪淘盡了。而現在,只以讀者的身份去重溫經典。抱一顆平常心,不喜鳳儀亭,不悲五丈原,平靜對待,或忠或奸,或賢或愚。王侯將相都隨風去了,留下一篇夢一樣的故事,或許歷史留給后人的就是無盡的遐想。假使歷史重來一次,是群雄逐鹿,還是鼎足三分?誰又能統一天下?假使歷史重來一次,依舊不會改變三國的命運,蜀破,魏滅,吳降,隆中對化為三泡影,一個因戰爭開始的故事,終將以戰爭結束。
慢慢合上書頁,天已黑了。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沙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一頁風云散,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后評?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有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滾滾長江東逝水議論文5篇
篇8:滾滾滾長江東逝水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歌歌詞。
[滾滾滾長江東逝水]
篇9: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15(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校楊慎被發配到云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篇10:滾滾長江東逝水朗誦
白話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發漁翁,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滾滾長江東逝水朗誦]
篇11:滾滾長江東逝水伴奏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滾滾長江東逝水伴奏]
篇12: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
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
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
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①淘盡:蕩滌一空。
②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③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④驀(mù):愿意為上馬、超越,此處意為“突然”。
⑤在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中,原文共11句,因為受各影視、文學、音樂等作品(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廣為流傳的是前四句。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創作背景
15(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云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藝術特點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詞中“長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江渚”、“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而淡泊。襯托這些意象的還有“滾滾”、“淘盡”、“轉頭空”、“依舊在”、“幾度”、“慣看”、“喜相逢”、“笑談”這些生動的字眼,給這首詞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幾份動感。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篇13: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作者:楊慎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釋:
1、東逝水:是江水向東流逝水而去,這里將時光比喻為江水。
2、淘盡:蕩滌一空。
3、成敗:成功與失敗。《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敗之事。”
4、青山:青蔥的山嶺。《管子?地員》:“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幾度:虛指,幾次、好幾次之意。
6、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7、秋月春風: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8、濁(zhuó):不清澈;不干凈。與“清”相對。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9、古今:古代和現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略協古今之變。”
10、都付笑談中:在一些古典文學及音樂作品中,也有作“盡付笑談中”。
翻譯: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
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
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
都是短暫不長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
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發漁翁,
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
和朋友難得見了面,
痛快的暢飲一杯酒,
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
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付。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篇14: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翻譯賞析
原文: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朝代:明朝
作者:楊慎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①淘盡:蕩滌一空。
②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③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④驀(mù):愿意為上馬、超越,此處意為“突然”。
⑤在廿一史彈詞第三段《 說秦漢》中,原文共11句,因為受各影視、文學、音樂等作品(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廣為流傳的是前四句。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滾滾長江,洶涌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個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一轉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云滅,不見蹤影。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長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江渚”、“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而淡泊。襯托這些意象的還有“滾滾”、“淘盡”、“轉頭空”、“依舊在”、“幾度”、“慣看”、“喜相逢”、“笑談”這些生動的字眼,給這首詞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幾份動感。
長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蘇東坡也寫過“赤壁懷古”,用的是《念奴嬌》詞牌,起首就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楊慎并非有意給三國的故事寫開場白,可是說到無情歷史和千古英雄的時候竟然產生不謀而合的感觸。即使明代的楊慎受到宋代蘇軾的影響,那也一定是懷著深深的同感,不僅限于字句修辭的模仿。
楊慎之所以能夠以這樣高遠而深邃的眼光看待歷史,產生出這樣令人觸痛的感慨,寫下這樣氣度宏闊的詞篇,跟他的個人身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明代文人中,楊慎的才氣學識與悲劇命運都是令人稱奇的。他的父親是太子的老師,家境優越,他24歲就中了狀元,春風得意,成了眾口一詞贊美與羨慕的蜀中才子。然后為官十年,只是因為多說了幾句話,觸犯了“龍顏”,讓皇帝不高興,楊狀元和他的眾多位同事在宮門外被剝掉褲子和尊嚴,狠狠地打了一頓屁股,然后謫戍邊關,在當時邊遠而落后的云南度過了人生中寶貴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暫。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
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數百載之后,猶自慷慨激昂。淡語深刻,絕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達到,但又非要憑借舉重若輕,漫不經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這或許就是所謂“技進乎藝,藝進乎道”的境界。
楊慎不是生來命運多舛,而是曾經那樣春風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富貴家學,生而擁有;功名愛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轉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再想回到從前平靜的生活,再想回到美麗的故鄉,已經不可能。
天賦的才華加之別樣的人生經歷,使得他擁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詞更加體現出淡語深刻,舉重若輕的渾然大氣。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感悟生命的本質不一定要自己經歷痛徹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難,借鑒別人的人生感悟有時候也會使人們豁然開朗。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付。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
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篇15: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翻譯賞析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翻譯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東逝水:是江水向東流逝水而去,這里將時光比喻為江水。
淘盡:蕩滌一空。
成敗:成功與失敗。
青山:青蔥的山嶺。
幾度:虛指,幾次、好幾次之意。
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
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渚: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秋月春風: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濁:不清澈;不干凈。與“清”相對。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古今:古代和現今。
都付笑談中:在一些古典文學及音樂作品中,也有作“盡付笑談中”
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這兩句尤其經典,作都經歷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詞中的白發漁樵,坐在歷史長河邊的沙灘上,看歷史長河滾滾東流,此刻時間凝固了,他以旁觀者的心境,看季節的變化,看時代的更迭,頓覺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罷,四季照樣變化,朝代照樣更迭,生命照樣老去。面對短短的人生,我們又何必一定要去強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雖然無奈但又何等的灑脫。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人的一生,你窮也好,達也罷,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時煙消云散了嗎。所以,只要有一壺濁酒,有幾個知已,就應該很滿足了。
詞中有兩個“空”將詞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了極致,其一是“是非成敗轉頭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作者總結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結論就是:“是非成敗于人生而言,只不過都是笑談罷了。”
創作背景
15(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云南充軍。他經常四處游歷,觀察民風民情。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的讀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描寫云南的詩篇。此詞也即其中一篇。
藝術特點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詞中“長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江渚”、“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而淡泊。襯托這些意象的還有“滾滾”、“淘盡”、“轉頭空”、“依舊在”、“幾度”、“慣看”、“喜相逢”、“笑談”這些生動的字眼,給這首詞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幾份動感。
篇16:滾滾長江東逝水優美散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優美散文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看了三國演義然后再細細品味這首詞。那是何等的滋味。想想蜀國的開國五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那是怎樣的豪情。一代護國良相諸葛孔明。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讓多少人落淚。。梟雄呂布。煮酒雄才曹操。劉備。。。。。。。這些英雄在當時那是何等的呼風喚雨。攻城略寨如履平地。日出日落青山城池依舊。但是曾經為它們出生入死的人都已面目全非。時代的河流讓這一切都成了過眼云煙。功名。是非。所以的所有都已經是往事。這一切在時光的車輪下都變得無足輕重。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是非對錯在后人的"人眼里。都成了茶余飯后的話題。可能還有人發出感嘆。感嘆歷史的無情。諸葛丞相的雄才偉略沒有能實現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就我們現在人而言。為了利益斗得你死我亡。為了誘惑搞的兩敗俱傷。即使勝利了獲勝咯又能咋樣。比起那些歷史里的英才。我們又算什么。我們只又慚愧。然而他們都不能逃脫歷史的足跡何況我們。我們為什么不能像白發漁樵。坦然面對一切。這樣自然才能有一壺濁酒喜相逢的心態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心境。。。。。。。。。。。
篇17:詩詞賞析: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
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
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
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驀(mù):愿意為上馬、超越,此處意為“突然”。
在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中,原文共11句,因為受各影視、文學、音樂等作品(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廣為流傳的是前四句。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
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發漁翁,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
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
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注釋
(1)東逝水:是江水向東流逝水而去,這里將時光比喻為江水。
(2)淘盡:蕩滌一空。
(3)成敗:成功與失敗。《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敗之事。”
(4)青山:青蔥的山嶺。《管子·地員》:“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幾度:虛指,幾次、好幾次之意。
(6)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7)秋月春風: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8)濁(zhuó):不清澈;不干凈。與“清”相對。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9)古今:古代和現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略協古今之變。”
(10)都付笑談中:在一些古典文學及音樂作品中,也有作“盡付笑談中”。
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閑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展現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可是人們卻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藝術特點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詞中“長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江渚”、“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而淡泊。襯托這些意象的還有“滾滾”、“淘盡”、“轉頭空”、“依舊在”、“幾度”、“慣看”、“喜相逢”、“笑談”這些生動的字眼,給這首詞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幾份動感。
篇18:楊慎的詩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賞析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賞析】
起首兩句,以滾滾而去的長江喻人類奔騰前進的歷史,氣勢恢宏,境界闊達。然而,長江水是亙古不變的,人類的歷史卻是不斷在演進的。歷有多少,有多少成功人物,有多少失敗者,最終,他們都被歷史的長河帶走,不留下絲毫的痕跡。只有作為歷史見證者的青山和夕陽才是亙古長存的。“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綿長,盡管歷史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它們都不會隨之改變,而作為歷史的主角——人類,卻是代代變換,變得面目全非。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兩句,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他只著意于自然界的春風秋月,對人世的是非成敗已然看透,任它滄桑巨變,任它滾滾流去。他只固守著一份寧靜與淡泊的情懷,在握杯把酒間笑看古今之事。一個“慣”字,體現了漁樵的超凡脫俗,同時也給人以莫名的孤獨與蒼涼感。其實,這位通曉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畫像。楊慎一生沉浮不定,歷盡了世態炎涼,看透了朝政的腐敗,寧愿終老邊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節操,他“慣看秋月春風”,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擴展閱讀:楊慎的簡介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楊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復為翰林修撰,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于云南永昌衛。曾率家奴助平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叛亂,此后雖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終老于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謚“文憲”,世稱“楊文憲”。
楊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覽群書。后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采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于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擴展閱讀:楊慎的文學
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謫滇時,妻子黃娥伴送到江陵話別,所作的《江陵別內》表現別情思緒,深摯凄婉。《宿金沙江》描寫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沙萬里樓。”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對,襯出離愁的痛苦。
他臨終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詩:“七十余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敘述自己因病歸蜀,途中卻被追回的憾恨,深為感人。
他也有一些詩作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關懷。《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紳地主勾結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詩中指出,“疏浚海口銀十萬,委官歡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罷此宴,億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觀刈稻紀諺》中托老農之語,說“樂土寧無詠,豐年亦有歌。惟愁軍餉急,松茂正干戈”。表現了農民遇豐年,卻因軍餉賦斂沉重而仍然不得溫飽的貧苦生活。其他如《寶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類作品。
楊慎的寫景詩也不少。他敘寫云南風光,描繪祖國山河,頗有特色。《海風行》寫了下關的風:“蒼山峽束滄江口,天梁中斷晴雷吼。中有不斷之長風,沖破動林沙石走。咫尺顛崖迥不分,征馬長嘶客低首。”氣勢雄偉,有雷霆萬鈞之力。而《龍關歌》:“雙洱煙波似五津,漁燈點點水粼粼。月中對影遙傳酒,樹里聞歌不見人。”寫洱海夜色,漁舟燈火,月映水波,細膩清新。當他來到有川南勝景之稱的西昌瀘山,看到這里的美景與火把節的盛況后,在此吟出了名句《夜宿瀘山》:“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此外,楊慎又有描述、歌頌歷史英雄、忠臣義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詩,其中也不乏佳作。
★ 電視劇版《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簡譜
★ 臨江仙蘇軾
★ 臨江仙 蘇軾
★ 車輪滾滾運動會加油稿
★ 紅塵滾滾我成長
★ 大班體育活動方案車輪滾滾
★ 把握逝水年華周記
★ 逝水流年的親情散文
★ 牛希濟——《臨江仙》
★ 逝水年華寂寞柔柔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