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站前排起的長龍就像經濟的晴雨表,什么時候“購買希望”的人少了,希望才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撰文 | 佘濟清
(資料圖片)
《看天下》雜志原創出品
近日,網飛發布了《魷魚游戲》第二季的預告片。兩年前,這部韓國網劇風靡全球。劇中,參賽者手持一張畫著三角、圓圈和方塊的紙片,參與生存游戲,爭奪456億韓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獎金。
而現實中,為生存而掙扎的韓國人手握另一種紙片——彩票,希望能博得大獎“逆天改命”。
近年來,韓國彩票業如火如荼。2022年,韓國彩票銷售額連續5年增長,達到6.43萬億韓元,創下歷史新高。去年,接近六成韓國成年人買過彩票,其中四分之一每周至少買一次,彩票儼然成了“生活必需品”。
然而,彩票熱的背后是韓國經濟、韓國人生活的嚴寒。工商管理教授金大鐘表示,高利率、高物價導致百姓經濟狀況大幅惡化,低收入人群維持基本生活,中等收入階層購置房產、投資子女教育,常規收入捉襟見肘,彩票“以小博大”更有誘惑力。
于是,“卷”到極致的韓國人,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到了一張小小的彩票上。
中獎率低于被閃電擊中
首爾清涼里站5號彩票店,周五下午3點,依然有上班族沒有回到工位,三三兩兩地站在柜臺前,在花花綠綠的彩票中挑選。像這樣的普通站點,每天可能會有300人購買彩票。而在產生過大獎的明星站點,被好運吸引來的買家會在午休時排起長龍。開票日,一些彩民會提前一個多小時就聚集在社區附近的彩票店,拿著店里出售的香煙和小吃,在電視前站成兩列,等待運氣兌現。
《魷魚游戲》上映后,看到劇中人物為了巨額獎金相互廝殺,劇評家尹錫鎮感慨,經濟停滯后,韓國社會曾經風行的“共同奮斗”精神也隨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為自己而戰”。在清涼里站的彩票店,等待開票的人年齡、穿著各異,卻有一種奇妙的親切感,將彩民們聯系在一起。
在彩票店主金永煥眼中,許多顧客看上去不是來買彩票,而是在尋找救命稻草。他的店開在首爾最大的草藥市場附近,今年的彩票生意依舊紅火,銷售額同比增加了兩成多。
彩票業的繁榮讓經營彩票店也成為香餑餑,像金永煥這樣的店主,可以從銷售額提成5.5%,收入頗為可觀。今年,超過1700人獲得開店資質,申請者的數量則是34倍。幸運兒由系統搖號決定,本質上也是一種彩票。
2022年韓國電影《樂透大作戰》劇照。
韓國當下最流行的彩票叫作樂透6/45,購買者需要從45個數字中猜出6個。自2002年以來,該彩票一等獎平均獎金為20億韓元,最高獎金是2003年的407億韓元。一等獎中獎率平均為八百萬分之一,比人被閃電擊中的概率還要低。
清涼里彩票店內,27歲的金惠蓮從半年前開始也加入了彩民大軍。當時,她一邊求職,一邊準備注冊會計師考試。她希望中獎后能將獎金給父母“盡孝道”。今年年初,韓國年輕人的失業率接近8%,據《紐約時報》報道,不少人畢業一年多后才能得到一份全職工作。
金惠蓮等人的遭遇反映了韓國社會上升通道的收窄。傳統上“讀好學校、進好公司、買好學區房”的成功路徑,如今的名牌大學畢業生也很難實現。殘酷的現實讓年輕人轉向彩票。心理學教授郭金株評論道,人們更愿意選擇運氣,因為不再相信努力學習、工作能改變什么。
即便能跨過就業這道關,住房也會成為更大的生活負擔。去年房價暴跌之前,首爾的房價在2017年后翻了一倍,中等收入的韓國人需要不吃不喝地工作25年,才能在首爾買到一套中位數價格的房產。
40歲的金賢燮想通過中樂透來購買首爾的房子。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在江南區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他租住的公寓遠在漢江以北的高陽市,每天乘坐城際巴士通勤,往返超過3個小時。除去稅款,樂透一等獎大約能到手14億韓元,略高于首爾公寓的平均交易價格。但在江南區和瑞草區,一套三居室住宅的價格超過20億韓元。想住進那里,除了中獎,金賢燮還需要掏空儲蓄、背上房貸。
2022年韓國電影《樂透大作戰》劇照。
坐在巴士上,從漢江上方的道路經過,金賢燮想到了他購買的另一種“彩票”——新房認購。他看中了一套江邊的60平方米住宅,位于一座35層的公寓樓,目前由三星集團建筑部門開發。雖然價格也超過10億韓元,但低于市場價,限售期過后還可以出售獲利,因此被稱為“10億大樂透”。套利空間吸引了一批投機客,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警告,太多人四處游蕩,尋找“樂透公寓”,最終“會毀了這個國家”。
2021年,首爾新公寓的認購率為94比1,金賢燮看中的樓盤競爭更激烈。“中彩票和買到新房的幾率對我來說是相似的,”他說,“都接近于零。”
彩票是一種“傻瓜稅”?
經濟學將彩票看作一種典型的“口紅商品”,經濟越是不景氣,該商品就賣得越好。2012年后,韓國經濟放緩,年均GDP增長率不到3%,“漢江奇跡”已經是個遙遠的故事。
收入不平等讓普通人的生活雪上加霜。過去5年,韓國最底層10%人口和最頂層10%人口的收入差距從5倍擴大到8倍。這種不平等還隨著代際遺傳,韓國人將其形容為有人生來含著金湯匙,有人只能叼著泥勺子。
《賭博研究雜志》的一篇文章認為,窮人和覺得自己貧窮的人是彩票的主要購買者。韓國的情況正符合該觀點,2022年,韓國收入排名后40%的家庭貢獻了彩票銷售額的56%。甚至,越窮的韓國人越愿意在彩票上花錢,去年收入排名后20%的人群在彩票上的支出同比增加27%。
然而,根據數學期望,中低收入群體每買一張彩票,都會虧將近半張彩票的錢。一些觀點認為,正是因為這些人無法做出理性決策,才會在淪為社會中下層后,繼續上彩票的當。英國經濟學家威廉·佩蒂就刻薄地說,彩票是一種稅,專門征在“不幸又自負的傻瓜”身上。
2022年韓國電影《樂透大作戰》劇照。
另一些觀點則認為,不能僅從金錢角度衡量彩票的效用。韓國消費者研究教授李恩熙指出,對于中低收入者而言,彩票能簡單、便捷地提供快樂。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則認為彩票有娛樂屬性,它的購買和兌獎過程提供了一種獨特體驗,“類似電影、戲劇和短片”,但又便宜得多。
部分韓國彩民給出了第三種答案:自豪感。賣鯛魚燒的小販黃正子表示,他很清楚只有不到六成的錢會進入獎池,但還有三成的銷售額會用于助學金、公租房、殘疾人補助等公益事業,“輸了錢也不算浪費”。
最后一種原因則聽上去讓人悲傷:運氣面前,人人平等。《行為決策雜志》的一篇論文就認為,人們購買彩票不是因為無知,而是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成本低、耗時短、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彩票,才讓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對于中低收入者而言,想要翻身,彩票也許是最公平的途徑。
展望未來,韓國《月刊中央》評論道,彩票站前排起的長龍就像經濟的晴雨表,什么時候“購買希望”的人少了,希望才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